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洋红 ⑴各种红色之中,我似乎是最爱洋红。 ⑵咱们传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洋红

⑴各种红色之中,我似乎是最爱洋红。

⑵咱们传统的大红,红得有庄严的意思在里面,总像是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的样子。而对大红,仿佛神灵在侧,你不敢贸然言语。大红也喜气,但那喜气里有一种不可冒犯的凛然,含着秩序感。说到底,大红令人拘谨。

⑶洋红就不一样了。洋红,红得明媚,热闹,很有一股扑面的民风。洋红像胆子大的花儿,可以乱开,春天开,冬天开,早上开,晚上开,山顶上开,溪水边开。哪里都可以热闹,随时都可以热闹,一路缤纷没关系,没人拿眼睛唬着你。

⑷从前,在我们乡下,做喜事,最喜欢用洋红了。

⑸小孩子出世,年轻的爸爸要到亲成家报喜,报喜时要送上喜蛋。红红的喜蛋,蛋壳上染了洋红。小孩子还没出世,乡下的外婆已经在准备小孩子的衣物了,从里到外,从头到脚,穿的戴的,一应准备齐全。还会准备一大叠尿布,是白土布做的,栽成两尺见方的方块,染上洋红。

⑹我记得,从前我奶奶经常会给小鸡的鸡毛染上洋红。那时的乡下,每到春天,几乎家家都会孵上一两窝小鸡,这样,左邻右舍的小鸡们在一起吃草啄虫时容易混淆,为了分辨出自家的小鸡,我奶奶就会买一点洋红放进碗里,然后一只只地染红小鸡头顶处的绒毛。我和弟弟那时经常帮奶奶捉小鸡,毛茸茸的小鸡在掌心上挣扎,令人又心疼又欢喜,我们手上也沾满洋红。

那些被点了洋红的小鸡、仿佛有了姓氏的孩子,在河边的阳光下啄食青苹,好像一朵朵活泼盛开的花儿。绿树青草与碧水之间,这一点一点轻快跳跃的洋红,让寂静朴素的乡下,也有了繁华生动。

⑻洋红是这样民间,它最有民间的热闹,不隔不硬。像天使,可以入住千万家。

⑼齐白石画画,最爱用的颜料是洋红,也叫西洋红。他笔下的梅花,不孤傲隐逸,不清寒冷艳,而是充满热闹和喜气,从中可见白石老人对世俗生活抱有一种饱满热烈的情意。他画梅,用的是洋红。他曾说:“昔时之胭脂,作画薄施,其色娇嫩,厚施,色厚且静,惜属草产,年久色易消灭。外邦颜色有西洋红,其色夺胭脂,余最宝之。”与中国的胭脂相比,他还是更喜欢洋红,洋红更饱满,更有生命力。

⑽有一回,诗人艾青在伦池斋的一本册页上看到齐白石画的櫻桃,鲜艳可人,就想买,结果价格没谈妥,于是转身去齐白石家求画。白石老人当即给艾青画了一幅櫻桃,可是,却没有艾青在伦池斋的那本册页上看到的好。白石老人说:“西洋红没有了。”

⑾因为缺了洋红,即使是齐白石一手画就的画,也会逊色得叫人黯然。

⑿洋红,热烈,明亮,又有一种民间的亲和,最易打开人的心扉。所以,吴昌硕用洋红,齐白石用洋红。

⒀初夏去乌镇,逛过茅盾故居,逛过染坊,走过小桥流水,走过悠长的街巷,临走买了一件麻布开衫。瘦瘦长长的苎麻开衫,洋红色,穿上身,搭配白色长裙,特别入画。

⒁后来,有一个画家画我,我就穿了那件洋红色的开衫。那幅画,画家很喜欢,画面热烈,人物像要从画里跳出来。画家画我的洋红开衫,用的洋红颜料,是特意托人从国外买回来的,明亮,生动。

⒂如果没有那件洋红开衫,那幅画,大约也会寂然朴素一些罢。

⒃我们住在民间,没有太多的大事要做,最惬意的时光是穿一件洋红的衣裳,或者披一件洋红的丝巾,沐浴着无边无际的阳光,悠然于垄上,做一个实实在在欢喜的人。

⒄把洋红当成姓氏,明亮地活着,热烈地爱着。把自己散养在民间,在缓慢的光阴里。

1.我眼中的洋红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

2.第⑵段一整段写大红,有何用意?联系上下下文进行简要回答。

3.文中写了哪些与洋红相关的故事,请概括出其中三件。

4.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外邦颜色有西洋红,其色胭脂,余最宝之。(解释句中的加点字)

(2)那些被点了洋红的小鸡,仿佛有了姓氏的孩子,在河边的阳光下啄食青草,好像一朵朵活泼盛开的花儿。(从修辞角角度赏析句子)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就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自然引出下文对与洋红相关故事的叙述。

B. 文章是一篇充满美感的作品:景物之美、人情之美、民俗之美。

C. 文章语言简洁平淡、自然质朴;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D.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淳朴民风和慢节奏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1.(1)明亮(明媚)。(2)热闹(热烈)。(3)有一股扑面的民风(有一种民间的亲和)。 2.是为了与洋红形成对比,突出洋红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洋红的喜爱之情。 3.示例一:孩子出世,用洋红染喜蛋。 示例二:乡下外婆,用洋红染尿布。 示例三:奶奶用洋红为小鸡做标记。示例四:齐白石画画,最爱用的颜料是洋红。示例五:“我”穿洋红色的开衫,特别入画。 4.(1)夺:胜过。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鸡被染上洋红后显眼、活泼可爱的样子,流露出作者对洋红的喜爱之情。 5.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洋红的特点:明亮,热闹,有一股扑面的民风。 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第(2)段一整段写大红,是为了与洋红形成对比,突出洋红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洋红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主要事件:孩子出世,用洋红染喜蛋。乡下外婆,用洋红染尿布。奶奶用洋红为小鸡做标记。齐白石画画,最爱用的颜料是洋红。“我”穿洋红色的开衫,特别入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宜都记》)

(注)①践跻(jī):登临。②叠崿:层叠的山崖。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断两处)

其 叠 崿 秀 峰 奇 构 异 形 固 难 以 辞 叙。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猛浪若

(2)窥谷忘

(3)至峡口百

(4)余来践跻此境

3.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猿则百叫无            泠冷不

B. 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非亭午夜分

C. 蝉则转不穷            其间二百里

D. 始信耳闻不如亲见矣    乃在霞气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5.根据文章内内容填空。

(1)甲、乙两文画波浪线处意在突出环境______的特点,在写法上都采用______的写法。

(2)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尽相同。两文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之情,此外,甲文还隐含着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 ③④句蕴含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与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C. ⑤至⑧句描绘了鸟、山、日、菊等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且景中寓情。

D. ⑨⑩句中“真”即人生真谛,“忘言”表明诗人年事已高,无法言传。

2.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山坳里的土楼给世人以无穷的(A.想象B.印象)。有人说它是从天而落的黑色飞碟,也有人说它像是雨后pénɡ勃的春笋,还有人说它像一个古城堡。其建筑风采可与西班牙塞哥维亚城堡,或是法国圣米歌尔山城的西方城堡美。特别让世人(A.历历在目B.津津乐道)的是80年代中期,永定客家土楼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卫星图片上出现时,被疑为中国“核反应堆”的传奇,给原本浪漫多姿的土楼又增添一层神秘的色彩。是啊,令世人惊叹的土楼有无穷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pénɡ________勃     ②_________

(2)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篇,也称“诗三百”。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C. 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 《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都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黄鹤楼》)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8)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内开展反腐倡廉行动,号召大家要保有洁身自爱的君子作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