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 《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
C.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都德,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小东西》。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歌颂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B.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
C. 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照样我行我素。
D.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 殷(yīn)红 尴尬(gà) 烦燥 大庭广众
B. 倔(jué)强 酝酿(niàng) 狂澜 锋芒必露
C. 震悚(sǒng) 琢(zuó)磨 矜持 九曲连环
D. 荒僻(bì) 亘(gèng)古 深霄 群蚁排衙
按要求作文
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不得抄袭套作。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门圮于河(______)
(2)阅十余岁(______)
(3)不亦颠乎(______)
(4)转转不已(______)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3.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