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

(题文)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

B. 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

C. 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 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C 【解析】试题分析:C:趋之若鹜: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常含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雾霭 丛莽 俯瞰 五彩斑斓

B. 告诫 眩晕 彷徨 轻歌曼舞

C. 霹雳 蜿蜒 急湍 震耳欲聋

D. 明媚 皱褶 眺望 穿流不息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时(shà)    徘(huái)    石(lì)     纷至来(tà)

B. (chěng)  立(chù)     诚(qián)   接而至(zhǒng)

C. (wō)     池(jiàn)    实(dūn)    大风景(shā)

D. (jìn)    斑(lán)     怜(mǐn)    怒不可(è)

 

查看答案

题目:当我面对那道目光的时候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同学们在学习了《范进中举》和《孔乙己》等文章后,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深恶痛绝。其实,科举制度从隋唐创立,直到晚清废止,有着上千年生命力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其存在或淘汰肯定有内在的理由。“人文行走”小组成员为此行走了文庙和科举博物馆,对于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进行了探究。

在上海的中心城区有一座祭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庙学合一的古建筑群,就是文庙。在其“明伦堂”内有《孔子圣迹图》,这是一部表现孔子一生事迹的连环图画。

《孔子圣迹图》之一:

配文: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后,始终不能得到重用。万年的孔子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竹简的皮条多次断开。

1.成员们观察右侧这幅图并阅读了相关配文,马上想到了一个成语,那就是___________

2.同学们来到“科举与社会文明”展厅,看到两张表格(有删选)。

   表一

朝代

开科数(科)

录取进士(名)

状元(名)

266

6617

142

五代

47

653

14

118

42457

118

......

16

1144

32

......

112

26888

114

 

   表二

 

人名

中进士时间

韩愈

唐贞元八年(792)

柳宗元

唐元和九年(814)

苏轼

宋嘉佑二年(1057)

苏辙

宋嘉佑二年(1057)

苏洵

未中

欧阳修

宋天圣八年(1030)

王安石

宋庆历二年(1042)

曾巩

宋嘉佑二年(1057)

 

请阅读这两张表格中的数据,说说自己的体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明清两代,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较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在鼎盛时期曾拥有考试号舍20644间,这一排排屋檐下面都是一间间的小格子间的号舍(考场)。号舍是考生白天考试,晚上睡觉的地方,每人一间,考试期间考生的所有活动都在狭小的空间内,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条件非常艰苦。

            

请发挥想象,揣摩一下当时考生的心理。(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拜见母亲大人

七堇年

①拜见母亲大人是需要谨慎的。

②扎起马尾,露出额头——她喜欢看我一直保持十几年前的中学生模样,不管我现在已经多少岁。

③挑选一件十分显胖的衣服——她永远嫌我瘦。每次见到我便立刻皱起眉头打量,鉴定结果是我又瘦了,然后开始问:“是不是又过得不好了,没有好好照顾自己。”

④衣服不仅要显胖,还一定要是亮色,不能穿深色——她总是嫌弃我黑色衣服太多,用她的话来说,“别一天到晚穿得黑黢黢的。”所以要选白色,或者红色。哦不,白色也不太好,她会说:“白色这么不经脏,怎么洗?谁给你洗啊?看这都发暗了。”所以要选红色,红色经脏,又显得面色红润,气色好。

⑤一定要化妆,但又必须是裸妆那种类型,气色鲜润就好,千万不能涂抹太多。但不化妆的话,显得不够精神,她又会说:“怎么都不收拾一下自己?”

⑥总之,我会把自己收拾成穿着少女时代的红毛衣的、扎马尾的、学生味儿十足的样子。这样我不会给她任何一点破绽,来让她忧心忡忡地打开话题:“你是不是过得不好?”

⑦时间差不多了,掐着表,准时去接母亲。把车靠边,远远地,看见她站在人群边缘。她穿着那一身我很熟悉的旧风衣,一双不相配但便于走路的休闲鞋。背着我当年上学用过的那个阿迪达斯双肩包,很实用地插着一只水壶。

⑧把母亲接到,她像个孩子一样,乖乖上车,坐后排座位。因为她一旦坐我旁边,就会忍不住保持高度紧张,大声指挥我怎么开车,碰到路边闪出一辆电瓶车,她会尖叫,把我吓一跳;不然就是高声指挥我:“按喇叭!”“打灯!”“啊!小心那个人!”……我会崩溃的。我都有8年驾龄了,视力5.2,早就是老油条司机了,而她明明就视力很差,开车是彻头彻尾的菜鸟,每次还要这么指挥我。每当这时候,我恨不得分给她一个喇叭捏在手里,任她自己随便按。

⑨但有一次,我与母亲一起,坐上了某位阿姨开的车。我很紧张,因为阿姨实在开得太“菜鸟”了。奇怪的是,母亲却在副驾驶位上一路安安静静地坐着,什么都没说,更没有指挥人家,偶尔还很轻松地和“菜鸟”阿姨聊天。

⑩下车后我问母亲:“为什么你不指挥别人开车,只指挥我开车?”

⑾“别人我不管啊,你是我女儿啊。”她说。

⑿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后来,我都让母亲坐后排。这样对大家都好。

⒀接到母亲,带她去了餐厅。坐下来点菜。我点了她喜欢吃的清淡的菜,然后点了一个豆腐青菜汤,叫“一清二白”。点完菜,服务生向我们重复一遍菜名,报完最后一个“一清二白”,我点头确认,示意可以了。

⒁服务生走后,母亲欲说还休,最后非常不安地问我:“一千二百?这顿饭就要一千二百啊!”

⒂我哭笑不得地看着她,窗外的阳光把母亲的白发一根一根地扯了出来。

⒃母亲看上去比较年轻,所以我一直没发现她的衰老——我一直感觉她还年轻着,永远没老。就像她以为,我一直还是个中学生的样子,停在那几年,永远没长大。但时间容不得我们的幻觉。她现在老了,渐渐变成了我的孩子。在她的晚年里,我要像母亲照顾孩子那样,给她一个无忧无虑的晚年。

1.请概括“我”拜见母亲大人前后所做的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9)-(12)段运用了_________的记叙顺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比较句子,说说哪句的表达效果好。

A. 窗外的阳光把母亲的白发一根一根地扯了出来

B. 窗外的阳光照着母亲一根一根的白发。

5.请说说本文标题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