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完成下列小题。 ①2009年,中国以130...

阅读《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完成下列小题。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1.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

4.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1.第一,土地制约;第二,能源制约;第三,环境制约。 2.打比方;把摆在城市街道两侧的车比作长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汽车之多,占地面积之广,使说明对象形象可感。 3.不能删除,“超过”表范围,说明美国的汽车普及率高于50%,去掉表示确数,与原意不符,“超过”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示例:加快研发新能源汽车。(建议合理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阅读全文,注意把握关键词语。“第一”“第二”“第三”。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超过”表范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    ②锸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知徐州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3.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

 

查看答案

【 古诗赏析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悬挂“桃符”的习俗。相传古代到了春节前一日,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或张贴于大门两旁,以压邪驱鬼。王安石有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桃符上书写的文字由二神变为祛祸祈福的吉祥话,进而发展为两句对偶句。

对联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构成。一般要求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一致、词性相同、词义相关、平仄(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相对,传统习惯是“仄平落”,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对联以凝练著称,被誉为“浓缩的诗”。         

(材料二)临近春节,佳慧同学书写了四副对联:

A.户纳春风人气高,门迎红日财源广。       B.比肩齐迈求知路,同窗共研修身经。

C.国泰民安人增寿,风调雨顺福临门。       D.教学相长育新秀,德才兼备泽后昆。

1.(材料一)依次介绍了对联的起源_______发展______

2.(材料二)所列四副对联中,适合送给家中老一辈人和同学的对联分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写序号)

3.没有送出的两副对联中,需要调整上下联位置的一副对联是______(写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根据对联的特点对出下联。

听南海涛声,看中华崛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走进名著:

(甲)尼摩艇长向我介绍潜水艇的概况、构造、动力、发光、建造过程等。 ……海底探险旅行正式开始。潜艇在海面以下五十米深处穿越黑水流。我和两位同伴尽情观赏形态美丽、活泼可爱的鱼儿。

(乙)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1)甲文选自《 _________________》,该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选自《 __________________》,该语段给我们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书有感》中与成语“源头活水”有关且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花虽无语,但人有情。请写出于花中领略人性的连续的两句古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