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甲) ①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甲)

①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②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④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有删改)

(乙)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②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 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老舍《我的母亲》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两位母亲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点。

2.乙文第⑤段三次写到“泪”,试分析这三次落泪的原因。

3.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1)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4.有人认为,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请结合文章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不超过60字)

 

1.勤俭、诚实、热情好客、坚忍、坚强、仁慈、温和、守秩序、爱清洁、能宽恕人、体谅人、不守人格侮辱等 2.(1)第一次是因为母亲艰辛为我筹款升学并即将与儿子分别感到不舍而流泪;(2)第二次流泪是因为母亲看到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补家庭感到欣慰而流泪;(3)第三次是因为儿子不能在过年时候陪伴母亲而感到愧疚,并且因母亲的通情达理和对我的关爱而感激流泪= 3.(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以谦逊的态度写出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强烈地表达“我”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之情。(从修辞或词语角度赏析均可) (2)运用了动作或神态描写,生动形突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 4.示例:我认为这句话说得有道理。我认为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就像乙文中的母亲不仅辛苦养育了孩子,同时母亲身上的勤劳、好客、坚强都影响到孩子的习惯、个性和精神。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从甲文“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欠债的)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可看出母亲勤俭、坚忍、坚强、仁慈、温和、不受人格侮辱。从乙文“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可以看出母亲热情好客、守秩序、爱清洁、能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 2.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从原文“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可以看出母亲流泪是艰辛为我筹款升学并即将与儿子分别感到不舍而流泪;结合上文“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可以明确母亲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看到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补家庭感到高兴。第三次作者流泪,结合过年我不能在家里“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哭看出作者为不能在过年时候陪伴母亲而感到愧疚,并且因母亲的通情达理和对我的关爱而感激流泪。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句式一致,形式整齐,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①“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三个“如果……”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以谦逊的态度写出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强烈地表达“我”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之情。②母亲“笑、愣住、叹气”是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答题时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引用名人名言,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本题围绕母亲给孩子的良好教益,对孩子的影响,再适当引用名言加强论证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西湖绸伞

①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轻巧悦目,式样美观,携带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

②伞,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据说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制作。古代的伞又称为“盖”,它和扇一样,最初是用鸟的羽毛制成。随着丝织品的出现,才逐渐采用罗绢作伞。发明了纸以后,油纸伞又风行起来。明清时代,我国制伞业尤为发达,从这时起,不少小说和戏曲都有写到伞。众所周知,《白蛇传》中许仙借伞的故事,就发生在杭州西湖断桥边。

③西湖绸伞创制于本世纪30年代初,据说是由都锦生丝织厂工人竹振斐创作的,由于选料得当,制作精细,别出心裁,一上市就受到人们欢迎。到了1935年春天,杭州出现了第一家专门制造绸伞的作坊,这就是著名的“竹氏伞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办起了国营杭州西湖伞厂,又成立了杭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西湖绸伞组,有400多名职工,10多名研究人员,年产绸伞60万把上下,其中出口的占三分之二。由于提高了制伞技艺,绸伞越制越精,目前国际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撑收自如的自动伞,但西湖绸伞仍以其独特风格,博得人们喜爱。

④西湖绸伞选料考究,制作精巧。它的圆形是采用特制的伞面绸作的。这种伞面绸薄如蝉翼,织造细密,透风耐晒,易于折叠,色彩瑰丽,单是染色就有湖色、墨绿、果绿等颜色。仅仅是描绘山水、风光、花鸟、人物等图案就有西湖十景、古代仕女、龙凤、奔马、梅雀、蝴蝶等数十种,这是其他伞所望尘莫及的。伞骨则采用江南独特的淡竹制成,这种竹篾质细洁,色泽玉润,有枣红、桃红、天蓝、桔黄等20多种颜色,烈日曝晒也不会弯曲。在伞面上还采用喷、刷、绣、画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制作一把外型美观的西湖绸伞,要经过选竹、制伞骨、上伞面三大阶段。选竹,俗称“号竹”。每年伞厂会派出有经验的老师傅,到余杭、奉化、安吉、德清等淡竹产地,翻山越岭,在竹林中寻觅,挑选具有三年以上竹龄、粗细在五六公分、色泽均匀、没有阴阳面和斑疤的淡竹,过嫩、过老、过大、过小的竹都不能要,真是“百里挑一”,这样的淡竹每株仅取中段2至4节作伞骨。加工成伞骨要经过擦竹、劈长骨、编挑、整形、劈青篾、铣槽、劈短骨、钻孔等到十多道工序。一把绸伞35个根骨,每根骨4毫米宽。如果把一段竹劈成了36根,就需要“抽骨”以保持竹筒圆润,竹节平整。上伞面要经过缝角、绷面、上架、剪绷边、穿花线、刷花、摺伞、贴青、装杆、包头、装头、装柄、打钉口等十六道工序,道道工序都必须全神贯注,不得马虎。这样制成的伞重量只有半斤左右。收拢时,彩色的绸面不外露,伞骨恰好还原成一段淡雅的圆竹,结节宛然,十分朴素大方。撑开时,伞面五光十色,有的绯红如旭日一轮,有的蔚蓝同晴空一色,有的青绿像碧水一泓,美不胜收。

⑤西湖绸伞的品种很多,有遮阳、遮雨的日用绸伞,有五彩缤纷的彩虹伞,有舞蹈演员在台上撑打的舞蹈伞,也有杂技团演员走钢丝用的杂技绸伞等。

(链接材料)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拓,新的制作方法、新的材质、新的工艺层出不穷,使得我国的民间艺术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但在这种市场化的过程中,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有两点担心:一是市场放开后,各类民间艺术品的传承人过于盲目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互学”过程中,自己一些本来非常有地方和地域特色的东西就给丢失了。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手工的东西用机器来代替。比如牙雕、玉雕、石刻等,一旦用机器代替,很快就能生产出来,批量赚钱,但手工的东西没了,内涵也就没有了。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是从创制历程、材料选择、制作方法和品种样式四个方面介绍西湖绸伞的。

B. 最早的西湖绸伞是用羽毛制作而成的,后来才改成以竹作骨,以绸张面。

C. 制作西湖绸伞,必须经过选竹、制伞骨、上伞面三大阶段的工序才能完成。

D. 符合一定的竹龄、粗细、色泽要求,没有阴阳面和斑疤的淡竹才会被西湖绸伞选用。

2.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链接材料,请你谈谈西湖绸伞受人们欢迎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解释“吟鞭”的意思。

(2)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

B. 巫峡           政人和

C. 属予作文记之     不物喜

D. 前人述备矣       予尝求古仁人

2.请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空间的角度写岳阳楼雄伟景象。

C.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 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韩愈《马说》)         

(2)白玉之环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夫不能以游事              (袁宏道《满井游记》)            

(4)折蛇行,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C.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经纶世务者,望峰息心。

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E.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

F.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______________,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同样面对黑暗的社会、艰难的生活,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心态。有的诗人充满入世情怀,比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并不沉浸在居破茅屋的个人痛苦里,而是以天下苍生为念,感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袒露了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有的诗人充满出世精神,比如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饮酒(其五)》中吟唱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