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
曹文轩
(1)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
(2)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人并不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行凶的躯体,即使勉强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义上的人。关于人的意义,早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便是: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
(4)现代,人的定义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叫人。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对图书的阅读。
(5)另一种人认为——其实,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甚至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连天下有无阅读这一行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是什么?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比如麻将,比如卡拉OK。
(6)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又禁不住被此类享乐诱惑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则更是可怜。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7)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位置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看不起读书人,但却看得起读书。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如“雪映窗纱”,如“凿壁偷光”,还有“头悬梁,锥刺骨”之类,等等。但是古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似乎并不很深刻。在某些高雅之士那里,也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认识,但在一般人眼里,读书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功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8)因此,过去一般读书人,总不在一个较高的境界。虽也孜孜不倦,但读来读去,还是脱不去俗气。很少有阅读的快意,更少有抵达人生审美境界的陶醉。他们没有看见一个精神的殿堂,没有看出那书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读书则是拾级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里去的。
(9)书读多了,可获得一种比身材、颜值贵重得多的“书卷气”。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可以说很不完美的。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10)有时我会想:如果这些人不是读书人又将如何?我且不说他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会陷入平庸与俗气,就说其表,大概也是很难让人恭维的。此时,我就会惊叹读书的后天大力,它居然能将一个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觉得他们的奕奕神采,好不让人仰慕。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11)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内容有删改)
1.本文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你的理解,请在第二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3.本文第7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下面这一段文字,放在本文的第(______)段最恰当,请简述理由
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对眼前的这些形象过目不忘,永记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阅读是对一种人生方式的认同,不阅读的人不认同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B. 古人读书很功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明证。
C. 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因为阅读能使外表平平的人变得富有魅力。
D. 读书涵养人的气质,读书人的气质需要用大量的阅读来养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汤敦甫善待卖菜翁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翁叩谢去 (_____________)
(2)假贯钱足矣(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有卖菜翁弛担坐。
3.结合文章内容,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避狼——毙狼。
B. “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 本文语言简练传神,生动描写了狼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和狡猾。
D. 结尾一段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和嘲笑。
阅读下列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曲中“昏鸦”可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上述两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描绘到了萧瑟的秋天景色 ,只是后者也融入了明朗绚丽之景。
B. 都是一副纯粹的山水画,人物隐而不见,意境深远,笔法传神。
C. 前者表达游子思乡之情,后者是作者渴望隐居生活的内心写照。
D. 作品中都有对比衬托手法,流露出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
默写
(1)明时思解愠,___________________。(《孤桐》)
(2)为我一挥手,_____________。(《听蜀僧濬弹琴》)
(3)欲唤扁舟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题郑防画夹》)
(4)______________,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5)__________, 莫相知。(《黔之驴》)
请以“我生命中的一位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良师不仅仅是指教过我们知识的老师,也可以是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生活等有过帮助的任何人物。)
要求:(1)以记叙为主,可以兼有议论、抒情;(2)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