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论语...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论语》)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杜甫《望岳》)

(3)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木兰诗》)

(4)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5)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6)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8)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

(10)《送东阳马生序》里,表达作者对其他太学生衣食精美的态度和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览众山小 关山度若飞 晓驾炭车辗冰辙 心远地自偏 雪上空留马行处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会挽雕弓如满月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览”“辗”“辙”“番”“慕”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放牛

李汉荣

(1)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2)记得那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叫它“老黑”。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3)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

(4)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

(5)父亲又说:“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6)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的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竟那样放心。

(7)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8)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追不上它我会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9)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

(10)听大人说,牛生气的时候,会用蹄子踢人。我可千万不能让老黑生气,不然,在高山陡坡上,他轻轻一蹄子就能把我踢下悬崖,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11)可我觉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气,生怕吓着了我。

(12)我的小脑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它面前,我更是小小的。它大概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的吧。

(13)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它显然是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14)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15)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我发现牛的鼻子最熟悉土地的气味。牛是跟着鼻子走的。

(16)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17)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我趴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哭出了声。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

(18)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在心里又喊了一声:我的老黑,我童年的老伙伴!

(19)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慢出来,慢慢走向我,我觉得月亮想贴近我,又怕吓着了牛和牛背上的我,月亮就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不时有一颗流星,从头顶滑落。前面的星星好像离我们很近,我担心会被牛角挑下几颗。

(20)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多时。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对它的感激。

(21)秋天,我上了小学。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22)半年后,老黑死了。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理解一个小孩和一头牛的感情。

(23)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专门到我童年放牛的山上走了一趟,在一个叫“梯子崖”的陡坡上,我找到了我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它已比当年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个牛蹄的形状,那是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肯定,在三十多年前,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

(24)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25)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26)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27)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

1.阅读全文,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我”对老黑感情的发展变化过程。请你筛选或概括能够体现出这一过程的关键词语,填写在答题卷的括号内。(补全故事情节、理清情感变化)

________→喜欢(信任)→________→悲伤→怀念→________

2.第(6)自然段中说,“父亲竟那样放心”,这是为什么?

3.画波浪线的第(19)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一段描述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联系全文分析,第(24)自然段中“生命的气息”是指什么?

5.你是怎样理解第(25)自然段中的划线句子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毛,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灯笼腰身糊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村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栓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栓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1.选文围绕父亲与灯笼主要叙述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简要说说选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语境,赏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子。

4.“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5.选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说说“灯笼”在选文中有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可爱者甚  蕃:______

(2)陶后有闻  鲜: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出淤泥而不染    牡丹

B. 李唐来            钱孔入

C.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不愠

D. 同予何人          之亦舍然,大喜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 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 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 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 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 诗歌着力描写了秦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