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红(yān) 亘(gènɡ)古 修...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yān)     (gènɡ)古   修(qì)      (bèng)溅

B. 然(hè)      (jié)问    拖(tà)      (qiàn)悔

C. (bǔ)育      震(sǒng)   (tìǎo)逗    (lǚ)行

D. (tiè)     默(qì)     (zhì)热     (xián)水

 

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有误,应为亘(gèn)古;B项有误,应为忏(chàn)悔;D项有误,应为炽(chì)热。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阳光,能给予温暖,产生能量,使万物生长;阳光,也能消灭细菌,驱散黑暗,带来光明。自然界中的阳光是如此,生活中的阳光呢?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迎接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世上没有人能指望比我得到更深挚的爱,而那么爱我的他又正是我极为爱慕的。可是我却不得不把爱和所爱的对象拒诸门外。……“简,你明白了我向你要求什么吗?只要这句诺言——‘我愿意成为你的,罗切斯特先生。’”“罗切斯特先生,我不愿成为你的。”                                      

(选自《简·爱》第二十七章)

为什么简·爱“不愿成为”罗切斯特的妻子?她接下去做了什么事?

 

查看答案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虎妞生产时,因陈二奶奶医术不精,最后难产而死。_______

(2)宋江杀了阎婆惜后,为逃避官府的追捕,奔上了梁山。_______

(3)《农夫与蛇》写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而蛇却咬死了农夫。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距1月2日晚的满月到今晚(1月31日),月亮女神将迎来本月的第二次满月届时将上演“月全食血月+超级月亮+蓝月”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观,150年一遇。届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血月”。如此特别的视觉盛宴,也将是拍摄的最佳机会。这次月全食发生时,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也才刚刚超过其在近地点时的距离,因此也称为“超级月全食”。“超级月亮”比普通月亮更大更亮。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二)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历月里只有一次满月,但有时也会例外。因为两次满月间隔大约相隔29.53天,而公历历法中每个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例外),因此一个公历月可能出现两次满月,而第二个满月就被赋予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蓝月亮”。                                               (摘自天气网)

(材料三)广州某中学生在朋友圈写到:这是我第一次看月全食,很开心。月全食很美,我拿手机拍照,虽然拍得不清楚,但那美丽的景色我已经记在脑海里了。

(材料四)月全食原理

   

(1)根据上面的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月球达到近地点时,在地球上的人们可以观测到“超级月亮”。

B.今年1月31日晚的“蓝月亮”是两个公历月中的第二个满月

C.“红月亮”不是指月亮真的变红了,而是因为太阳红光的作用。

D.2018年1月31日晚,广州的小李能用专业相机拍摄到月全食。

(2)根据材料四的“月全食原理图”,请判断“红月亮”会出现在图中①②③处位置中的哪处?并说明理由。

我选位置________ (只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年1月31日晚,为什么“超级蓝血月全食”图片会霸屏各地朋友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让文物“活”起来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淅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

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81万人次。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

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关于文物保护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B. 实际上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

C. 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会加速壁画的老化。

D. 彩塑和壁画的退化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

2.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

3.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