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娘从乡下来 万吉星 ①娘是农村人,是个永远无法融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娘从乡下来

万吉星

①娘是农村人,是个永远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农村人。为了替我照看孩子,她迫不得已离开那片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土地,来到了陌生的昆明。

②我与妻都忙于工作,早出晚归,谁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农村老人在这陌生城市的孤单与苦闷。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开会,突然接到孩子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放学十多分钟了,其他孩子都接走了,只剩我女儿没人接。我急忙打娘的电话,响了半天她才接,电话一接通,我就不耐烦地吼道:“妈,你怎么搞的,现在还不去接孩子?别的孩子早就接走了。”说完这话,我才听到手机里传来扑哧扑哧的喘气声,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

③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模糊了。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__。

④就这样,娘默默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为孩子们坚守着,从不在我们面前叫一声苦和累。每天吃过晚饭,她便早早地回到她的小房间里休息了,但我知道她每天晚上都失眠,天不亮就起来了。渐渐地,娘的话越来越少,甚至一整天都不怎么说话。有一天中午,我在单位食堂吃过饭,回家拿一份材料,打开家门,只见娘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有些昏暗的客厅里,我问她怎么不开电视看,她说,看多了眼睛疼,不想看。我说那出去走走吧,她说脚疼,小区里又没个朋友,街上车多人多,心烦。

⑤看着面容有些憔悴的娘,满头的青丝有一半变成了白发,粗糙的双手不停地揉着有些肿胀的膝盖。她每次要站起来时,都得用两只手撑住膝盖,手脚一起用力,这时,我们往往能听见骨节咯吱咯吱的声响。我在娘的身旁坐下,拉过娘的手,多少年了,我还是第一次这样握着娘的手。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粗糙如锉一般,指关节已经肿大变形,手背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青筋。望着这双抚育我长大的手,我的眼泪再一次在眼眶里打转。

⑥在我的印象中,娘的手是天底下最灵巧的手:缝得一手好衣服,做得一手好菜,拿得起细小的绣花针,做得了粗重的农活。我读初中时,为了偿还家里翻建老屋时欠下的债,娘就趁冬天农闲时做瓦补贴家用。这是极重的苦力活,关键是在寒冷的冬天,做这活儿对手的伤害特别大。冬天天亮得晚黑得早,娘便每天清晨五点刚过就起床做瓦,有时做得晚,天太黑,就用家里的马灯照着。冬天天气冷,早上泥水盆里会结一层冰,娘便把冰敲开继续做。许多年以后,我依然可以想象得到在零度的环境中,赤手捧起泥片就着冰水做瓦的那种刺入骨髓的冷。每到冬天,娘粗糙的手便会裂开一道道往外渗着血珠的口子,抹上凡士林,除了让手变黑以外,并不起多大作用,于是娘的十个手指头上便缠满了一层又一层的胶布。有时我们不小心碰到那些渗血的口子,娘的手便会猛地颤抖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刻骨铭心的痛啊!

⑦那一夜,我失眠了,我真正理解了娘对土地的眷念和对父亲的思念。与妻商量后,我决定送她回农村老家。第二天,我把想法和娘一说,我明显看到她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喜。但娘随即又忧心忡忡地说:“我走了孩子谁来带?请个保姆我和你爸都不放心。”我故作轻松地安慰她:“不用请保姆,我现在工作很轻闲,自己带得过来。”娘的眉梢舒展开来,那丝惊喜又重新回来了。她说:“那我先回去一段时间,如果你们忙不过来,我再来帮你们带。”

⑧车开走了,天空下起了小雨,我分不清脸上流淌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选自《散文百家》,有改动)

1.阅读文章第④~⑥段,概括各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我”第一次握着娘那粗糙的双手,眼泪再一次在眼眶里打转。

第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在第③段横线处将“我”所看到的画面描绘出来。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5.文中的“我”和“母亲”,你更喜欢哪一位?请说出你的理由。

 

1.第④段:娘为了“我”的家,默默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第⑥段:插叙(回忆)“娘的手是天地下最灵巧的手”,与眼前娘的手形成鲜明的对比。 2.语言描写,通过娘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语言,表现了娘奔跑的辛苦,以及娘因自己误事而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 3.示例:一个患有关节炎的农村老太太,一瘸一拐地奔跑在昆明的街头,嘴里喘着粗气,额头上布满汗珠却来不及用手擦去,刻满岁月风霜的脸上满是自责和内疚。(答案开放,符合情境即可)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娘粗糙的手比作锉,把娘手背上的青筋比作蚯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娘手的粗糙,表现出娘日复一日的操劳与辛苦。 5.示例一:喜欢“我”。“我”是一个懂事、有孝心的孩子,能够及时发现并理解母亲的孤独与寂寞,即使生活压力巨大,依然让母亲返回故乡,回到她熟悉的生活中去。示例二:喜欢“母亲”。母亲尽管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但为了替“我”带孩子,为了缓解“我”和妻子的压力,一个人默默忍受孤独与寂寞。(答案开放,言之成立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仔细阅读④~⑥段,可以看出,第④段写娘为“我”的家默默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第⑤段写“我”第一次握着娘那粗糙的双手,眼泪再一次在眼眶里打转;第⑥段回忆“娘的手是天地下最灵巧的手”。 2.此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描写手法的理解能力。描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通常有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娘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语言,表现了娘奔跑的辛苦,以及因自己误事而紧张、不安的心情。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意补写句子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结合第②段的内容理解,此处应该描写母亲急匆匆地跑着去接孩子的情景。根据后文中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描写,应该细致刻画母亲走路的姿态,气喘吁吁、满头是汗的神态。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这句话把娘“粗糙的手”比作“锉”,把娘“手背上的青筋”比作“蚯蚓”,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娘手的粗糙,表现出娘的操劳与辛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5)在《陋室铭》一文中,刘禹锡写出了自己在陋室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之后,又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

(6)葱茏苍翠的树木给人无限生机,随风飘落的花瓣让人感动不已,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触景生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二石兽于水中______

(2)数小舟______

(3) 转转不______

(4) 秦悉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3.对于河中石兽,甲文中寺僧“求之水中”“求之下流”,讲学家认为应“求之地中”,作者通过他们的错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请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乙文中赵括最终兵败身死,葬送了赵国军队,请你用一个相关的成语概括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4.请根据甲、乙两文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 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 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 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简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凌”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B. 当潇潇雨下,夜色深沉的时候,长安街像一条静静的长河。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他的表情很怪,像是在笑,又像是在哭。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神奇,每一个字都是中华文化的密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字揭示了生命的规律,人生的哲学;描绘了宇宙的辽阔,海洋的无际;解读了民族团结的奥秘,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①汉字如歌如画如符咒,把河流山川、森林万物囊括其间

②携手并肩同心同德,那是“众”字

③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

④一个“水”字,撇捺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

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个个汉字之间

⑥一个“山”字,横竖之间耸立着山的巍峨与险峻

A. ⑤④⑥②③①    B. ①④⑥③②⑤

C. ①④⑥②③⑤    D. ⑤④⑥③②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