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拯救汉语 朱竞 ①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拯救汉语

朱竞

①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的变革有:“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②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③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④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

⑤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⑥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现象以中国讨论组最为严重。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⑦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是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⑧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⑨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⑩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

链接一:汉语,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骄做,它承载着汉文化,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在丝绸路上,汉语传播到西城;那和所到之处,单音节的汉语刮起一阵阵强劲的“中国风是的,在汉唐强盛的时代里,汉语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就连日本的文字也是从汉字演变而来,汉字甚至一度是日本正式文本规定的语言.

郑被教授说:“汉字中的每个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王力先生说:“西洋人做文章是把语言化零为整,中国人做文章几乎可以说是化整为零,”所以汉语保留了更多感性的东西,更接近人瞬间体验而非理性思维.。

(选自《最美的语言》。有删改)

链接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看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送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采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

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于之手,与子惜老只会说“芦苇开的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应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曾经被庄子、屈原、季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音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是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选自卢新宁的《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有删改)

链接三:当我们身处”全球化”、“国际化”的热浪中时,便会感到汉语已经越来越面临着危机,很多人开始大声疾呼:据救汉语,有人说应该对“国家汉语战略值得反思”,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全面推行了以汉字同化和汉语普通话为被心的国家语言文字战略。不可否认此项战略的历史性功绩,它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这种战略并非无懈可击,时代走到今天,我们应该拿出足够的理性和耐心全面检视其社会影响,从历史的发展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客观地对其做出评价。于是有人试问:“谁来拯救汉语?”“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一项是(    )

A. 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母语遗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 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

C. 许多作家动选拉“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 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渗透。

2.对于汉语危机出现的,与作者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A. 作家的创作应该楚正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B. 新闻_______《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出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

C. 在“金民学英造”热湿的冲下,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D. 老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尽管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渗透,学生也不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汉语” 的是(   )

A. 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

B. 学生作文应该不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C. 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D. 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

4.请分析链接一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汉字中的每个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

5.链接二中提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你赞同以上观点吗?请结合现代中学生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1.B 2.D 3.C 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汉字比喻成生活的脸,形象的写出了文字的形态多样及其丰富的内涵的特点。 5.赞同。母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②学生作文应该慎用或不用网络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③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减少汉语交流的障碍。④学好文言文,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丰富我们的汉语语言。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分析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必须理解中心论点。D项与作者观点相符,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作家的创作并不一定要禁止使用“西化”语言。B: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是作者的观点。C: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是原因之一。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应选择C项,文中并没有说要通过多用古典汉语的形式来拯救汉语,所以“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错误。 4.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结合比喻的修辞方法,体会文字的形态多样及其丰富的内涵的特点。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可以回答赞同,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理由和做法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察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中的“羁旅”的含义是什么?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诗句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测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滩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踏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歌曰:“巴东三峡亚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王命急宣/长烟一空

B. 引凄异/忠之

C. 哀转久/佛印类弥勒

D. 清荣峻茂,多趣味/家富马,其子好骑

2.把“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写三峡的水时,先写夏季。原因是作者给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最大。

B. 首段以生动简练的笔墨描写三峡之山,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险峻。

C. 每逢到了春冬之季,三峡江水变得缓慢安详,青翠群山静静倒映在碧绿清澈的潭面上。

D. 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查看答案

(题文)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恐前后受其                          《狼》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3)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吾固不杀人。                        《公输》

(5)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C.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德我欤?

E.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F.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拦关马不前。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名句。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的颁奖词中的一句,化用了孟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辛弃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名著之间也可对仗。如:以《西游记》中的黄狮精虚设钉钯宴为上联,可用《红楼梦》中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作下联。

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说的是张飞饮酒,假作贪杯轻敌,引张郃来战,又暗派兵将断张郃后路,并反劫三寨的故事。

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简述其故事情节。

花和尚   唐三藏   野猪林   火焰山   路阻   败走   大闹

下联:

故事情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