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 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智者见于未萌。
③ 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
④ 文人墨客常借典故表情达意。秋瑾的《满江红》中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范仲淹的《渔家傲》运用典故,表达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纪录片《大国工匠》所介绍的24位工匠,技艺精湛,业绩非凡,令人叹为观止。
B. 人们听了巫漪丽和吕思清合奏的经典曲目——《梁祝》,不由得触目伤怀。
C. 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D. 5月14日,川航一客机出现机械故障,机长刘传建力挽狂澜,将飞机成功降落机场。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B. 原产墨西哥的大丽花,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的品种。
C. 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D. “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优秀的书jí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míng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藉。她把良师益友介绍给我们,使我们认识qì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灵魂;她把智慧勇气赐予我们,让我们从狭ài的山谷走向广阔无垠的草原。
|
|
|
|
|
|
|
|
|
|
|
|
|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树不拒绝风雨,才会茁壮成长;江河不拒绝险峻,才有急流与瀑布;大地不拒绝尘埃,终于肥沃而丰厚;天空不拒绝云翳,终有朝霞灿烂……而生活中,我们“拒绝”的一些东西,往往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为了成长,我们也不应该“拒绝”它们。请以“我不拒绝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那些雪,那些暖
丁立梅
①南方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雪在南方成灾的时候,她所在的城,也被大雪所困,全城停电停水,一到夜晚,整个城,黑的让人恐慌。
②那晚,朋友下班回家,曾经灯光活泼的窗口,变得黑沉沉一片。一个城,寂静如荒岛。朋友家在五楼,黑暗中,楼梯充满恐怖地对着她。她迈着沉重的步子上楼,想着那长长的楼梯,她该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头,心里顿时凄凉暗生,一漫一大片。
③这时,朋友突然听到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束手电筒的光照过来,暗黑的楼梯上,霎时跳跃着温暖的光芒。朋友回过头去,灯光处,隐约看见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的身影。孩子举着手电筒,温暖的光芒,一直把她送至五楼。
④朋友说,这辈子,她都不会忘记那束灯光,于漆黑寒冷中,把她无助的心,焐得温热潮湿。
⑤我的另一个朋友,也给我讲了一个有关雪有关温暖的故事。那是春节返家的途中,她所乘的中巴车,被大雪困在一座桥上。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一车的人,又冷又饥。大家焦虑不已,一边抱怨着,一边诅咒着外面的雪。突然,雪地里,一个农民远远地来了。肩上担着副担子,担子两头,挑着两只铅桶。扁担头上,挂着一些白瓷缸,随着他的走动,白瓷缸叮当作响。车上有人苦笑说,这个农民真聪明,知道趁火打劫呢,准是高价来卖什么吃的了。
⑥近了。一张黑脸庞,笑吟吟地贴在车窗外。大雪的天,他的额上,居然沁出细密的汗。司机打开车门跳下车,他跟司机嘀咕了两句,司机一脸是笑,赶紧把他让上车。他歇下担子,揭开挑来的铅桶,里面热腾腾的,竟全是生姜红糖水。他舀满了一瓷缸,端上,憨憨地笑着对车上人说:“冻坏了吧?生姜茶驱寒,你们将就着喝点,暖暖身子吧。”
⑦一车人,都喝了他的生姜茶。一车人的心,都被他的生姜茶烫暖了。大家要给他钱,他吓得双手直摇,连说,使不得使不得,一点生姜茶,哪能要钱呢。赶紧挑起他的空担子,走了。一车人目送他走远,眼前困住他们的雪,也变得可爱起来。一瓷缸姜茶的温暖,从此留在他们心上。
⑧看报,看到河北唐山市13个农民的事迹。南方雪灾,让他们坐立不安。他们自掏腰包,自发组成一只抗灾抢险队伍,于大年三十这天,千里迢迢奔赴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冲到抗灾最前线,吃尽辛苦。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仅19岁。
⑨他们的理由,简单而朴素:当年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帮了他们的,现在,是他们回报的时候了。
⑩这世上,真诚的付出,从来不会落空当你送出了你的温暖,总有一天,它会带着他人的体香,重又回到你身边,慰藉你的寒冷和困厄。
1.文章记叙了“有关雪有关温暖”的三个故事,请你概括出来,并归纳这三个故事的作用。
2.第②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试结合第⑥⑦两段内容,具体分析那位送生姜茶农民的性格特征。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世上,真诚的付出,从来也不会落空。当你送出了你的温暖,总有一天,它会带着他人的体香,重又回到你身边,慰藉你的寒冷和困厄”请结合这一“点睛”语段,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上文后的感受。(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