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A)送学生回来,祥子以为可以吃饭了,大太太扯着天津腔,叫他去挑水。杨宅的甜水有人送,洗衣裳的苦水归车夫去挑。这个工作在条件之外,祥子为对付事情,没敢争论,一声没响的给挑满了缸。放下水桶,刚要去端饭碗,二太太叫他去给买东西。大太太与二太太一向是不和的,可是在家政上,二位的政见倒一致,其中的一项是不准仆人闲一会儿,另一项是不肯看仆人吃饭。祥子不晓得这个,只当是头一天恰巧赶上宅里这么忙,于是又没说什么,而自己掏腰包买了几个烧饼。
(B)“先洗洗,上点药,再说别的。”曹先生看着自己的手说,太太正给慢慢地往上缠纱布。“先洗洗!”高妈也又想起话来。“先生并没说什么呀,你别先倒打一瓦!”
祥子还不动。“不用洗,一会儿就好!一个拉包月的,摔了人,碰了车,没脸再……”他的话不够帮助说完全了他的意思,可是他的感情已经发泄净尽,只差着放声哭了。辞事,让工钱,在祥子看就差不多等于自杀。可是责任,脸面,在这时候似乎比命还重要,因为摔的不是别人,而是曹先生。假若他把那位杨太太摔了,摔了就摔了,活该!对杨太太,他可以拿出街面上的蛮横劲儿,因为她不拿人待他,他也不便客气;钱是一切,说不着什么脸面,哪叫规矩。曹先生根本不是那样的人,他得牺牲了钱,好保住脸面。他顾不得恨谁,只恨自己的命,他差不多想到:从曹家出去,他就永不再拉车;自己的命即使不值钱,可以拼上;人家的命呢?真要摔死一口子,怎办呢?以前他没想到过这个,因为这次是把曹先生摔伤,所以悟过这个理儿来。好吧,工钱可以不要,从此改行,不再干这背着人命的事。拉车是他理想的职业,搁下这个就等于放弃了希望。他觉得他的一生就得窝窝囊囊的混过去了,连成个好拉车的也不用再想,空长了那么大的身量!在外面拉散座的时侯,他曾毫不客气地“抄”买卖,被大家嘲骂,可是这样的不要脸正是因为自己要强,想买上车,他可以原谅自己。拉包月而惹了祸,自己有什么可说的呢?这要被人知道了,祥子摔了人,碰坏了车;哪道拉包车的,什么玩艺!祥子没了出路!他不能等曹先生辞他,只好自己先滚吧!
“祥子,”曹先生的手已裹好,“你洗洗!先不用说什么辞工。不是你的错儿,放石头就应当放个红灯。算了吧,洗洗,上点药。”
1.选文出自《骆驼祥子》,作者是______,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__________”。
2.请结合(A)(B)两篇选文分析祥子的性格特点。
3.祥子在杨宅和曹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谈谈你的看法。
请以“ 请留下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写出真情实感;注意写出细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让心失明
从小,他就是个虚荣心极强的孩子。他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欺负父母不认识字,从不让他们到学校,考了满分的试卷他放在书包里不给他们瞧。但他好几次从门缝里发现,他们趁他离开的空隙偷看他的书包,然后两人相视着,笑逐颜开。
一年一年,他像竹子拔节一样郁郁葱葱长大了,他们也老了。到他考上大学的时候,家里早已是负债累累。父亲患白内障多年,因为一直没治疗,视力越来越模糊。父亲的几个兄弟姐妹都来了,关上门在里面不知说什么,言辞似乎很激烈。他隐约听到,亲戚们要父亲先治眼睛,说让他读到高中毕业就已经算对得起他了。
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焦躁不安,他不知道自己面临的将会是怎样一种结果。不一会儿,门轻轻地被叩响了。是父亲。父亲说,娃儿你放心念书去吧,爸反正老啦,这眼睛就别管它,一时半会儿瞎不了的。你不要背任何思想包袱,好好去念大学,我和你妈再想办法凑齐你的学费。
他一下子惊喜得差点儿跳了起来。但转念想到父亲的眼睛,鼻子又酸了。他咬了咬唇,突然低下头搂住了父亲。瘦小的父亲,只及他的胸膛,在他怀里像一根小草倚着大树。而这棵大树,却仍然要依靠小草来给他生命力和养分。那是他懂事以来和父亲的第一次拥抱,感动之余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好好报答他们。
大学期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一方面是为了节约路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多些时间打工挣钱。每次给父母去信,回信总是说一切都好。
为了能够进城工作,他和高干领导的女儿结婚了,和她住在两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偶尔,他偷偷寄点儿钱回家,但从不超过两百元。不是舍不得,他怕的是父母以为他在城里好了,过来投靠。
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凭着自身的才气和岳父的帮助,他成了省里的名记者,业余创作的情诗和歌词屡获各种奖项。如日中天的忙碌日子让他渐渐忘了遥远的父母,直到一天电视台有一档音乐节目做他的专访,漂亮的女主持问,能否告诉大家,是哪两位伟大的双亲培养了这样的英才?
积压了成年累月的父母的影子一下子浮起在脑海,他心里慌了,当年的虚荣心仍撕扯着他。他艰难地咽了下口水,有些结巴地说:我父母,都、都是高校教师……想想又赶紧补充道:呃,现……在,都退休了。说完已是满身冷汗,他生怕被继续追问是哪所学校,还好对方适可而止,他才虚脱般地喘过一口气来。
他终于逮住一次出差的机会回了老家。走进村子时已近黄昏,邻里乡亲热情地一涌而上,纷纷感谢他送给乡亲们的地方特产。他有点儿莫名其妙,他什么时候寄过特产了?但很快,他就明白过来,一定是父母,是他们从镇上买了城市的特产,替对家乡人疏忽、冷漠的他挣口碑啊。这样一想,他愧疚得无地自容,只好讪笑着走开。刚转身,却很清楚地听到了人群中的窃窃私语:这小子狠着呢,他爹妈把他说得再好我也不信!还说儿子老写信要接他们去城里,他们自己舍不得乡里乡亲不愿意去哩。你瞧他在电视上人五人六的,结果一开口爹妈都不认了,说是什么什么高校教师。当初他爹妈从棉花田旁边把他捡回来时我就劝过了,捡来的孩子不好养呀……
捡回来的?原来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仿佛一记晴天霹雳,一瞬间他的心被炸成了万千碎片。他走过去张嘴想问问什么,喉咙却被哽住了,一个字也挤不出来。看着他的惊愕,人群突然不约而同地一下子散开了,留下他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原地。难怪他长得一点儿也不像他们,难怪他考上大学那年,一屋子的亲戚都说让他读到高中毕业就算对得起他了。
这些年来,他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们的疼爱,埋怨着他们的身份,却不知他们于他,只是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啊。而他为了所谓的前途,竟然忘恩负义,攀附不爱的女人过着富华却低贱的日子,亵渎了他们高尚的付出和爱。他得到了一切,却把良心丢了。
他踉跄着跑进养育他长大的土屋里,老父亲用两手在空中摸索着问谁呀?他带着哭腔大叫一声“爸”,双膝便跪下了。眼睛失明,只是看不见俗世凡物,而心灵失明,就看不见亲情的伟大。那一刻,万语千言都无从表达,他唯一知道的是,自己该如何走以后的路了。
(选自微型小说,有删减)
1.本文主要写了几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3.品味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仿佛一记晴天霹雳,一瞬间他的心被炸成了万千碎片。
(2)眼睛失明,只是看不见俗世凡物,而心灵失明,就看不见亲情的伟大。
4.“别让心失明”有什么深刻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论顺境
有谁不渴望一帆风顺,旗开得胜?然而,却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用他们的教训证明了“逆境励志,顺境杀人”这句古训?多少人的父辈艰苦创业,立下家产,却又让一代代的“吃老族”坐享其成,最终坐吃山空?
三国时,刘备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四处奔波,寄人篱下,遭人排挤。多少次险些丢掉性命。不可不谓逆境,然而,这样的逆境却使他匡扶汉室,创立霸业的志向更加坚定。终于,在新野为县令时,经徐庶推荐,三顾南阳诸葛庐,请得诸葛亮下山,开创了蜀汉霸业。刘备的儿子刘禅,17岁便被立为太子,与曹家兄弟争储不同,刘禅的两个弟弟根本构不成对他的威胁,他当上太子可谓兵不血刃,顺风顺水。三年后,刘备白帝城托孤,20岁的刘禅便登基为帝。握有三分天下之一,天府之土成都。与刘备的创业之初相比,简直是大大的顺境。然而他,却只贪图享乐。听信宦官谗言,国殷民富而不知存恤。事无大小皆由孔明独断,最终,他也一步步地葬送了刘玄德苦心经营的蜀汉江山,为后人耻笑!
刘家父子式的悲剧,从古至今,不知被翻版了多少次。然而,今天,在学校里,不少同学,依然不珍惜自己父辈们艰苦创业为自己争取来的学习机会。上课看报纸、睡觉。下课抄作业或三五成群地躲在某个角落里聊些无聊的事情,放学那天早就归心似箭,假期里在网吧、KTV彰现自己那所谓的“个性”。平时一个个花钱似流水,攀比谁更加大方、更像大款。比谁吃穿的好,谁更潇洒。够了!这样下去的结果,只是葬送了顺境!最终再沦为另外一个刘阿斗罢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顺境呢?毛主席,或许给了我们答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曾经讲过:“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道路更长,更艰巨,告诫同志们: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在顺境中,人更加要谦虚谨慎,更加要艰苦朴素,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切末温饱思淫欲。这样才能利用好自己所拥有的顺境,给人以发展空间,提高自己的能力。
人生中顺逆境交织,顺境中有逆境,逆境中也有顺境,只有利用好现有的顺境,去克服现有的逆境,开创新的顺境,这样才是对顺境的最好利用!
(选自励志文章)
1.下列关于顺境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B. 顺境可以成为促进人发展的动力。
C. 长期的顺境容易消磨人的斗志。
D. 顺境难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2.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B. 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方能成功。
C. 只要是顺境,一定能进步。
D. 贪图享乐容易使我们精神懈怠不思进取,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
3.作为中学生的你,认为应如何对待顺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友人书(节选)
[明]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注释)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两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久处一方/方七百里
B. 庶几可得十之五六/潭中鱼可百许头
C. 既不出户/木兰当户织
D.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游人虽未盛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 之 为 学 不 日 进 则 日 退 独 学 无 友 则 孤 陋 而 难 成。
3.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上有益的启发?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_________)
(2)负势竞上(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B. 第二段写“异水”,抓住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动静结合。
C. 第三段写“奇山”,抓住了山陡峭高耸和山间景色优美的特点来写,依次从形、色、声等方面侧面写出了山的特征。
D. 同样写到猿的啼叫,《三峡》是为了展现三峡秋季凄婉美的特点,本文则是为了衬托富春江两岸连山之“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