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
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dì ① 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 甲 (A、崩紧 B、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 ② 放,才能 乙 (A、融解 B、溶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③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1)根据①处的拼音写出汉字,给②处加点字注音。
①dì听(________) ②绽放(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为括号内的词选择正确的答案,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___(A、崩紧;B、绷紧) 乙_______________(A、融解;B、溶解)
(3)第③处画线句有语病,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望江南》的作者是温庭筠,他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B. 小说中人物塑造,不但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安排,还有通过环境的描写。
C. 《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D. 鲁迅的《故乡》选自文集《朝花夕拾》。
古诗文默写。
(1)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
(5)骊山四顾,阿房一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6)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破阵子》)
(8)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请以“感谢那次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书写工整,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阅读李红霞的《香椿的味道》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我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1.文章以“香椿”为线索,第①-⑤段分别写了盼香椿、_____香椿、___香椿、炸香椿、吃香椿等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提示,在横线上各填写一个合适的动词)
2.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3.文题“香椿的味道”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回答。
4.本文第④段与链接材料在人物描写方法上有何异同?各自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链接材料: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长与〈山海经〉》
描写方法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方法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郑板桥开仓济民》,完成后面小题。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②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无留牍:没有遗留下的公文。②长吏:地方最高的官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___)
②或阻之(___________)
③活万余人(___________)
④去任之日(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去任之日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B. 康肃笑而谴之《卖油翁》
C. 何陋之有《陋室铭》
D.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父 老 沿 途 送 之(在主谓间停顿)
曾 任 范 县 令 (在动宾间停顿)
4.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5.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