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______

(2)困于心,于虑______

(3)必先其心志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

4.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给同“横”,梗塞、不顺使……受苦 2.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4.示例:我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是今天人们增长才干的必要条件。因为任何一个人奋斗的过程中,都会犯错。聪明的人会吃一堑,长一智,举一反三,进而获得成功;愚蠢的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或者是不以为然,那他依然会在前一块石头上摔跤,终将一事无成。 【解析】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 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衡:通“横”,梗塞、不顺。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恒:常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2.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洋洋酒洒写了数千字,在史书《三国志》中却只用了五个字作记录:“凡三往,乃见。”请谈谈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月12日汶汉川大地震,毀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抒发思乡和爱国情怀的词句是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表达其建功立业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原文断句(加标点)并抄写在方格内。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丹帛日“陈胜王”。②鸿雁传

B. ①今亦死,举大计亦死。②河曲智曳以应。

C. ①子非鱼,知鱼之乐?②燕雀知鸿鸽之志哉?

D. ①所欲有甚生者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