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原文默写。 ①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

按原文默写。

①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④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⑤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论语》八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⑦人民教师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精神在龚自珍《己亥杂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⑧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①天涯若比邻 ②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壮心不已 ④烟波江上使人愁 ⑤诲人不倦 ⑥亲贤臣 ⑦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⑧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涯”“诲”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②上阙描写的是的场景。

2.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

 

查看答案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食   主人日再同         之不能尽其材

B. 被   舍生皆绮绣         将军身坚执锐

C.    或谓君不善学,   未孚,神弗福也

D. 善   岂学者应有邪       以咨诹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    足肤皲裂不知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B. 于    今诸生学太学           余将告莅事者

C. 之    凡所宜有书皆集于此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D. 以    而君变色去             庞然大物也,为神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士”是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B. (乙)段选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拒人千里”“万事蹉跎”“择善而从”等。

C. (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任务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

D. (甲)(乙)两段选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种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查看答案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 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让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有重量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B. 是无功利性、无预期的自发性阅读。

C. 时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式阅读。

D. 是各取所需、立竿见影的快餐式阅读。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阅读能使人们快速、便捷地获得大量信息,但人们也由此产生了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B. “无用”的阅读不为生计,令人心境解放,容易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暖和自身的价值。

C. 文章除了引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比喻论证,如第①段的“疾风暴雨之势”“细嚼慢咽似的”等。

D. 文章通过准确、通俗、朴实的语言将“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这个抽象的内容阐述的清楚明了。

3.下列材料,能够论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 “读书时也应该像牛进食一样,不但慢慢咀嚼,而且需要反刍,吧吃进的草料再加以精磨详研,如此反复,当然效果极佳。”——刘心武

B.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血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C. 东吴大将吕蒙不喜读书,经过孙权再三劝读,他才答应。不久,鲁肃与吕蒙共商国事,发现他谈吐不凡,感慨他变化很大。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D. 意大利卓越画家达·芬奇从小就爱好绘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苦练素描基本功,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练和实践,终成一代艺术大师。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在《格列佛游记》描述的小人国里,如果重要职位出缺,候补人员就会通过绳上跳舞比赛来决定谁接任这个官职。

B.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宋江等好汉诱使杨志上钩而全然不露痕迹,体现了宋江的足智多谋。

C.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印第安人乔最后死在山洞里。汤姆和哈克挖出海盗埋在山洞的金银并分了那一大箱金子,汤姆和哈克都成了富人。

D.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她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一生恪守的人生原则。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谈到桔梗花,朝鲜族人民对其特别有感情                 

①我国的很多地方用桔梗花制作腌菜,颇具风味,并深得人们的喜爱。

②在中医的眼里,桔梗花还是一种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

③桔梗原产我国,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④桔梗也可以酿酒,制作糕点,种子可榨食用油。

A. ③②①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②④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