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 (1)《观沧海》中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

(1)《观沧海》中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②岐王宅里寻常见 落花时节又逢君 ③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④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岐”“逢”“傍”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 ,毛毛虫还不停地坚持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法伯在实验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大胆尝试,走出圈子,便能立刻避免死亡的命运。

现实生活也是这样。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人总是跟着前人,亦步亦趋;有人大胆尝试,改变思维。结果也就不同。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四月调考临近,为了引导同学们调整好心态积极应考,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开展了以“树立良好心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应考心态”的原因作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

(2)在以“良好的心态”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树立良好心态对人生的意义。请用建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2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的两万天该留点什么

吴志翔

①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

②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开始对自己的年龄敏感起来。20岁以前,总觉得没有进入生活,但今天回过头看,偏偏又觉得那时候的故事最多,记忆最饱和。日历一页页地翻,年龄无声息地长,偶尔翻翻旧照片,会惊异于那双满是稚气的大眼睛曾经属于我!忽然间,我们似乎意识到,许多东西在不经意中已经永远湮没在黑暗中了。在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失落了渴盼成长的心情。

③我曾经好多次向朋友们问过同一个问题:“人一般能活多少天,凭你的感觉尽快报个数字出来。”

④“10万天!”

⑤“20万天!”

⑥几乎每个人的声音都响亮而充满自信。然而我却告诉他们,人的生命实际只有两万多天。起初,没有一个人相信我的话,说:“是不是少了一个零?”经过一番计算之后,朋友们深深地叹息了:“怎么?人生如此短暂!”

⑦天黑下来了,我拧亮台灯。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我打开一本书,米兰昆德拉正在说:“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它是一个无情的提示,提醒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着数。”可是我没法不听,正如我们没法拒绝两万多个日子一个个溜走;我的心脏没法不跳动,正如树叶在秋天里没法不飘落。心脏停止跳动,那便是我们的末日。我平静地想着:我们怎样才能在最后走进坟墓之前没有遗憾?这个问题非常接近那段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

⑧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只存在一种声音,也失去了响亮的压倒一切的“黄钟大吕”①。当年奉为圭臬②的东西今天或许被扔进了垃圾箱。人们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琐细欲望,为物质和肉体急急奔忙。人们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精华。没有了殉道者般的神圣和信仰,没有了朝圣者般的坚忍与顽强,没有大爱,没有大恨,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

⑨于是,我想到一个人,半个世纪以前,他在《生命的路》中写道:“自然赋予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这个人就是鲁迅,他追索的是大生命。他“为了肩起黑暗的闸门而拥有一颗黑暗的心”,他“是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个战士”。可以有千万个陶渊明、苏东坡,可以有数不清的林语堂、梁实秋;但是鲁迅,只有一个。

⑩一种坚挺、鲜亮的人格精神在今天是极其稀罕的。

几天前,重读小说《北方的河》,我再一次被感动。瞧那个人,他坚定地站着!他有一种足以震慑群生的气度,他的硬朗的质地是对众多聪明人的嘲讽,他的沉默和铁一般的冷峻令机会主义者心惊。那个人,他是来自欧亚大陆高纬度的坚硬的风,他有信仰,“信仰,你这纯钢百炼的处女!”

还有海子,质朴而清亮的海子。这位诗人没有活满1万天,但他永远保持了纯洁。他“站在太阳痛苦的光芒上”,复活了。

“诗意是人的栖居必备的基本能力。”海德格尔下了这样的断语。这诗意,动物不会有,它是我们人类的粮食。

夜深了,时钟依然嘀嗒嘀嗒地走着,我听到自己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我合上眼睛,看到了这样一幅幅图景:鲁迅在夜里一边咳嗽,一边写文章,灯光昏黄,“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予的光明”;弗朗茨卡夫卡彻夜写完自传体小说《判决》,完成了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我的心脏周围隐隐作痛”;马赛尔普鲁斯特从35岁到死,生活在暗室中,门窗紧闭,房间里点着蜡烛,《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他惟一的安慰;张承志做着“静夜功课”,午夜时分, 他点燃一支烟,纪念夜与黎明相连的瞬间……

这群孤独的人,这群饱满的灵魂!

我们怀着美感想他们,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青春必须苦难重重。我不希望青春被某一种方式囚禁,它应该是绚烂的,完全开放的;我不希望在20多年的岁月里永远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有人背它只是为了别人可以不背它。

我想说的只是: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精神的花朵在春天枯萎;哪怕我们四面楚歌,也别忘记保持自己尊贵骄傲的呼吸。

注:①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②圭臬:准则,法度。

1.文章③至⑥段,面对“我”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几乎每个人回答的声音“都响亮而充满自信”,然而却都是错误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第⑧段中,“英雄所具有的精华”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回答作者多次写到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的目的。

4.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最后一段中“精神的花朵在春天枯萎”“保持尊贵骄傲的呼吸”的意思。

 

查看答案

填空

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⑶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将军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赁县之吴氏家。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时吴氏家延师儒。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求士为己用,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①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②,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

注:①属:交付。   ②受赇:接受贿赂。

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其家素贱       素贱:一向贫穷    B. 有司请除吏     除吏:除掉官职

C. 鼎临事有才     临事:处理事情    D. 鼎论如法       如法:按照法律

2.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

A. 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

B. 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

C. 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

D. 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喜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的内容。夜晚常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

B. 开始时他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改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来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C. 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做了方国珍府都事。他坚持秉公执法。

D. 平章事接受贿赂,其妻向詹鼎求情,詹鼎拒绝接受求情。

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