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总会想起那件事 作文(2)读下面文字,按要...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总会想起那件事

作文(2)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宋真宗有一天与大臣一起钓鱼,好长时间无鱼上钩,真宗宗觉得好生扫兴,这时有个叫丁谓的大臣,在一旁看得清楚明白,便上前赋诗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钩迟。”原来是真龙天子把鱼吓跑了。真宗听后,龙颜大悦,不快之情顿消。这个惯于说假话的丁谓后来挤掉寇准升为宰相。

《昌氏春秋·壅塞》中记载:宋王得到消息,齐国要派兵进攻宋国,便立即派人去侦察齐军入侵到了什么地方。先后有三个侦察使者因说了真话而掉了了脑脑袋,第四个使者见状就对宋王胡诌了一通,说:“连齐军的影子也看不见,百姓十分安定。”宋王听了非常高兴,赏赐了他很多金银。结果没有几天,齐军便攻进城来,宋王也成了丧家之犬。

感悟:要有敢于、乐于听真话的胆量、雅量;警惕投机取巧、奉迎迎恭维者的虚话、假话;真话成事兴国,假话误事败国。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2)不可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和校名等信息。(3)不少于600字。

 

总想起那件事 一想起那件事,我就终生难忘 每当我做事坚持不下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次爬山的经历,使我终生难忘。 记得有一次周末的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去公园后面的黄坊山爬山。我们沿着水泥小路向上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古朴典雅的小亭。一会儿,我们来到半山腰,我们看见了一座古香古色的寺庙,来这里的人都来烧香拜佛。攀爬了半个小时,就由平坦的水泥路变成石砌的又窄又陡的台阶。 我正气喘吁吁,忽然爸爸说:“登高望远呀!”我向山下望去,整个墟镇展现在山脚下,房屋像棋盘似的,凉爽的风徐徐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抬头向上望,又窄又陡的石阶正在头顶上,说真的,这时我真有点儿害怕,心想:早知道这么陡,我就不来了。心里怕,脚打颤,脚板又有点疼,真想返身回去。 这时,一个大约70多岁的老爷爷,拄着拐杖,冲我走来,我走不动了,爸爸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你看,人家老爷爷都爬得那么快,你怎么能半途而废呢?”于是,我不再想别的,浑身充满了力量,怕和累都抛在脑后,学着老爷爷一步一个台阶的样子向上爬,爸爸突然向我喊道:“到了!”我停止了脚步,抬头一望,终于到了山顶,山上又是一番美景。 太阳渐渐下山了,日落后的天空显得格外美丽呀!我们一边下山,一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爬黄坊山的经历真是让我牢记在心。 【解析】试题分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总想起那件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叙写事件是本文的核心。作文时,首先要考虑是什么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是让自己感到欣慰的,还是让自己感到苦恼或懊悔的……“总想起”表明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很大,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生活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自己的真挚的情感体验,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文题暗示要用第一人称来写,本文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作文时要注意文章立意的高度。(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两则材料的核心话题是“真话与假话”。从材料中可以立意的角度有“要有敢于、乐于听真话的胆量、雅量”“警惕投机取巧、奉迎恭维者的虚话、假话”“真话成事兴国,假话误事败国”等。从中选择一个立意的角度,结合生活实际叙写自己的认知和感悟。作文时,既可以论述“真话和假话”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将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谈论。文章适合写议论文或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实践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围绕“孝”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请帮助其中一位同学完成手抄报余下的部分。

标题①“孝”字内涵

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年长。孝,上半部分是甲骨文“老”的省略,意思是长发长者。子,后代。老人在上,小子在下,表示儿孙搀扶老人。造字本义:儿孙搀扶老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

标题②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

标题③   孝字组词 

 

    、孝    、孝    、孝   

 

标题④    孝的故事 

A.                      

B.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读书交流活动,有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他是一个“老实、健壮、坚忍”的一流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奋斗挣扎,最终却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1)与这段描述相关的书名:《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和主人公命运紧密相联的两位女性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遇到了正在走向毁灭的主人公,你打算如何劝说他。请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进行组织语言,要求语言简明,表达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纯爷们

余显斌

爷一手抱着爹一手提着刀,在空旷的原野上走过。身后,是死寂的虎山峪,是鹅毛一样乱飘乱飞的雪片。爹被寒风一吹,醒了,伸着胳膊踢着腿哇哇大哭起来。爹的哭声撕扯着原野的寂静,撕扯着原野上的狂风,也撕扯着爷的心。

圈点批注①撕扯是什么意思,连续出现三次,有什么好处?:圈点批注②这一段属于记叙中的哪一种?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爷用脸轻轻贴了一下爹的脸道:“现在,虎山峪就剩下我们爷儿俩了。”爷的声音喑哑着,被狂风阻塞住,哽咽了一下。

爷的刀上凝着血,复仇的血。

死者,一个是藤野,一个是韦二。

为了虎山峪,为了虎山峪一千多口子,爷提着刀摸进城去,手刃了仇人。虎山峪啊,在一个叫作藤野的少佐的带领下,一夜之间被一群披着人皮的东洋野兽围了起来。虎山峪一千多人,上至九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娃娃,几乎无一幸免。

爷是在部队上听到这个消息的,他大叫一声晕倒在地上,醒来后,连夜赶回了家。

爷离开村子已经两年多了,走时,没娘的儿子放在朋友韦二的家里。爷的老婆,也就是我奶奶,是难产死的。

可是,韦二在这次劫难中逃了出来,带着自己儿子进了城,却丢下了爷的儿子。

韦二能跑出来,是因为他有一个做日军翻译的表弟。因了那个翻译的求情,他带着他的病秧子老婆,抱着两个孩子——一个是他的,一个是爷的,走出人群,走向外面,可是迅即被藤野挡住了。藤野瞪着血红的眼珠子问翻译:“不是说出去三个吗,怎么成了四个了?” 说完,他仁丹胡抖动了两下,“嚓”的一声抽出战刀,在空中划过一道雪亮的光。

韦二一惊,顿时怂了。

韦二的裤裆慢慢洇湿了,竟然失禁了。

他双手将怀里的孩子送过去,结结巴巴道:“我举报,他……他爹是八路,太君。”

藤野一把扯过孩子,瞪了韦二一眼,狼一样嗥叫一声,狠狠将孩子掼在墙上,孩子一声没吭就死了。人群里顿时响起一阵惊叫声。韦二的女人见了,张着嘴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圈点批注③“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说的便是创作中的伏笔。这处划线句子也是一处伏笔,但是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然后,藤野举起手,使劲向下一切,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起,中间夹杂着喊叫声哭泣声和咒骂声。当这一切都结束时,虎山峪一千多老少都倒在场地里,没有了声息。

一桶桶汽油泼上,藤野一声吼,一片火海升腾起来,掩盖了一切。

爷回来时,虎山峪已经不存在了。

爷站在那儿,如一尊石刻的雕塑,泪水一颗颗落下来。然后,他抽出背后的钢刀,坐在磨刀石旁,咬着牙使劲地磨起来,整整磨了三天三夜,一把刀磨得雪亮,一双手磨得血水直流。在一个黑夜,爷走了,消失在虎山峪。

第二天,整个丰阳城炸开了锅,藤野死了,死在一个窑子里,身上连中七刀,刀刀致命。另外,丰阳城还死了一个人,就是韦二。而韦二的儿子却不见了。

韦二被爷一刀杀了,可是儿子却被爷抱走了。爷恨韦二,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藤野,惨死在魔瓜下,这样的人不死天理不容。至于爹,是虎山峪的爷们儿,得救。

爹于是就跟着爷,就做了爷的儿子。

时间,一晃就是十几年。十几年后,解放了,一路从炮火硝烟里走来的爷成了将军,准备回到虎山峪,去祭祀那里的一千多亡灵,祭祀那群十几年前惨死的父老乡亲,告诉他们,小鬼子已经投降了,国家已经解放了,他们可以含笑九泉了。可是,在路上,却发生了车祸。爷被送到了当地医院,需要输血。爹听了,急了,一撸胳膊道:“用我的,我是他儿子。”

医生听了,忙着抽血化验。

当爷知道这事后,苦笑一声告诉爹:“不行的。”

爹不解,忙问为什么。

爷眼圈红了,再次想起故乡,想起虎山峪死去的父老乡亲,许久,告诉爹:“孩子,你不是我儿啊。”

爹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话,大惊,瞪着眼睛望着爷。

爷流着泪,把虎山峪的往事告诉了爹,过了一会儿,缓缓地道:“我是你的杀父仇人。”

爹望着爷,想到爷对自己的好,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不相信地喃喃道:“不会的,怎么会?”

两人正愣着,医生跑进来说;“快输血,化验成功了。”

爷不解地望望爹,爹也不解地望望爷。两个虎山峪的爷们儿几乎同时一声大叫,扯过化验单,睁大眼睛瞪着上面的结果,再次傻了眼。

爷看着看着,猛地醒悟到什么,一声长号,咚地跪在地下大叫:“我的韦二兄弟啊。”

圈点批注④:划线这一句能让人感受到“爷”怎样的心情呢?

爹也醒悟了,也咚的一声跪在爷的身旁,流下泪来。

圈点批注⑤小说的题目是“纯爷们”,那么文章要表现的“纯爷们”是谁?

(选自2017年9期《小说月刊》)

1.请你告诉这位同学圈点批注①中撕扯的意思,并回答他的疑惑。

2.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帮他解答圈点批注②的疑问。

3.请你在认真思考后帮助他完成圈点批注③中的问题。

4.请你回答这位同学在圈点批注④中做出的提问。

5.同学在圈点批注⑤中说:小说的题目是“纯爷们”,那么文章要表现的“纯爷们”是谁?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他做简要的分析。

 

查看答案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应生活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那么选文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方法?(   )

A. 叙议结合    B. 欲扬先抑    C. 托物寓意    D. 虚实相生

2.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吃尽”“消化尽”“远射” “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的状态。

B. 文章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C. 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略写比较顺利的《校补》的写作过程。

D. 第③段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

E. 选文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

3.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4.选段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做结尾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爱莲说

周敦颐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周敦颐传》节选

1.甲乙两文都和周敦颐有关,他是______(朝代)哲学家,他著有《________》和《通书》等。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当死     (2)欲治之

(3)亭亭净     (4)不可玩焉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中作者绘莲栩栩如生,那么他是从哪些方面描绘莲的?

5.乙文以传记的形式,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周敦颐,请概括出文中与他相关的两件事,要求语言简洁。

6.结合两篇文章说说你对君子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