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父焉,借旁近与之      异:______

②即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书:______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______

④父其然也              利:______

⑤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______

舅家见之              于:______

2.翻译下面的语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3.①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示?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1个(成语和典故必须不相同)。

 

1.①感到……惊奇、以……为奇②书写③以宾客之礼相待④以……为利⑤同“攀”,拉的意思⑥在 2.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3.①示例: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②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韦编三绝、闻鸡起舞、凿壁借光等;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江泌伴月读书、苏秦刺骨、范仲淹划齑而食等。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异”:感到……惊奇、以……为奇(意动用法)。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于”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自是”“立就”“纹理”等字词的翻译。 3.试题分析:①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重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的角度写启示。②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记忆成语故事,多积累人物典故,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①芰:菱角。②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下——2)

1.此小令的前五句描绘了江南哪些景物?

2.此小令写景与抒情相结合。找出词中的抒情句(原句),并体会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  汉字打假)最近,一个“汉字打假”的游戏很受欢迎。小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公用电话  长途直播(某公用电话亭)__________

②新款手机  震憾上市(某手机专卖店)__________

(2)(活动二  寻找“善变”的词语)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方便、快捷、高效率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热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色彩而有了新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的“绿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

(3)(活动三  追根求源)汉字既表音又表意。“孝”,可用这个图片解释其本义。所以,我可以这样猜测“孝”的本义: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日积月累。

①《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学》中的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早晨起来太阳离我们远,中午时候离我们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⑤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上面文字出自____国作家、昆虫学家______写的《__________》一书。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巨著,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像”字的作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像一簇火焰在跳。

B. 他长得是否很像他的哥哥?

C.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真像座小山。

D. 他那五大三粗的模样难道像庙里的一尊金刚不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