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夏天,去拜访一只虫》,完成后面小题。 ①走过城东的一座桥,在我的记忆中,有...

阅读《夏天,去拜访一只虫》,完成后面小题。

①走过城东的一座桥,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开阔的菜地。夏天,一畦新绿尤其热烈。而现在,这里是人居的小区。几年前,在这里观察过菜地里的虫。人在这里定居,想必虫只好向声调的反方向逃逸

②夏天,我很想去拜访一只虫。将目光投射到虫的生活,我将获得一份悠然的闲适。

③太阳的金光熨贴着大地,缥缈的云朵来去自由,虫的故乡比人的蜗居更为辽阔。这种小小的生灵在土壤里隐没,生于土,而归于土。觅食、储藏、交友、求偶、繁殖、筑巢、远行,生命单纯而又丰富。

④跟随飞鸟,我抵达了目的地,崎岖的小路上,我看见了一群蚂蚁,以磅礴的气势,推动一只虫的巨大躯壳。艰难而壮阔的行进场面,让人想起建筑金字塔和古长城的远古民工。蚂蚁也是忙碌的,仿佛舍去忙碌,生活就会单调。

⑤菜地的边缘,虫们从一个巢穴向四周散开,像水泼出去,匆匆地奔走,仿佛心中也有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虫到夏天总能活出蓬勃的生机,虽然造化赋予它们的时间短暂,它们也能在短暂中活出充实。

⑥两只虫相遇了,这种虫通体透亮,有长长的触角。它们停下来,用触角相碰,互相探索,撞击,迸发出火花,亲密而友爱,互相点燃对方。短暂的沟通达成约定,两只虫转过身,朝着一个方向奔走;一只虫走到土疙瘩旁边,土疙瘪对它来说,犹如山一般高耸,它有些胆怯,也有些踌躇。终于,它爬了上去,它战胜了自己。也许,一只屎壳郎爬上牛粪的顶部,它也会抬头傲视良久,发“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⑦天空无尽的高远,绿菜地延伸到视线的尽头。没有一种生命比虫子更卑微和渺小,然而,我们看不到虫子的悲观和厌世,它们快乐的身影,像一阵火热的风,掠过短暂的夏天,留给大地蓬勃的记忆。

⑧长久地观察虫子,我却不能深入到任何一只虫子的内心,不知道它们的欢欣与悲怆。天边翻滚着乌云,虫子们聚集到一只菜叶下面,它扪伫立着,转动触角……生命是脆弱的,一阵狂风,一阵暴雨,都可能成为灭顶之灾。它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生命,正如法布尔所言,“应当作一种义务,一种只要最后期限未到我们就必须全力而为的义务。”

⑨或许,生活不必去追寻那些繁复的意义,像虫子这样,单纯,并且快乐,这是我们今生的至简大道。感谢这些虫子,搅碎了我一个季节的忧伤之梦,并让我在夏天午后的一块菜地乐不思归。

1.“卑微而渺小”的虫子,为什么值得“我”去拜访?(请写出四点理由)

2.说说第①段中画线句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阅读下面内容,发现两文写的都是夏天的虫子,但目的不同,请作简单分析。

或问:你写这些昆虫什么意思?答曰:我只是希望现在的孩子对自然发生兴趣。现在的孩子大都只在电子玩具包围中长大,未必是好事。

 

1.(1)拜访虫子,我会获得一份悠然的闲适;(2)虫的故乡比人的蜗居更辽阔,让我感到自由;(3)虫到夏天能活出蓬勃的生机;(4)虫子的生命短暂,却充实丰富;(5)虫子的处世哲学快乐,单纯,不悲观厌世;(6)虫子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懂得珍惜和保护。 2.“曾”意为过去,“只好”有无奈、被迫之意,“逃逸”是远远躲开,(词语解释1分)这些词委婉地批判了人类破坏虫子生活环境的行为。 3.本文:寻求人生的至简之道,像虫子一样单纯、快乐、自由地生活。《夏天的昆虫》:希望孩子们对自然发生兴趣,走进自然,让身心健康发展。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可提取文章中相关语句分析。如3段的“生命单纯而又丰富”,5段的“虽然造化赋予它们的时间短暂,它们也能在短暂中活出充实”,7段“我们看不到虫子的悲观和厌世,它们快乐的身影,像一阵火热的风,掠过短暂的夏天,留给大地蓬勃的记忆”等。虫子的生命虽然卑微渺小,但它的生活单纯而又丰富,忙碌,充实,蓬勃有生机,亲密而友爱,有战胜自我的勇气,不悲观厌世,生活快乐,爱惜生命。根据以上分析答出四点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文句中重要词语的表现力。首先要解释其本义,然后根据语境解释其语境义。“我曾在这里观察过菜地里的虫。人在这里定居,想必虫只好向声调的反方向逃逸了”中的“曾”:已经是过去是事情。“只好”:无奈、被迫。“逃逸”:远远躲开,这些词委婉地批判了人类破坏虫子生活环境的行为。答好此题,关键是要理解好“虫只好向声调的反方向逃逸了”的原因。答词语的作用时,要答出作者对人类破坏虫子生活环境的不满。 3.试题分析:比较阅读。探究两文写虫子目的不同之处。读懂原文,理解题干所给的材料内容。本文由夏天的虫子的性格和精神,联想到人应该有的品质与生活。即生活简单而又丰富,追求单纯、快乐、自由地生活。而所给材料的写作目的是希望孩子们摈弃电子玩具,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要分析好“我只是希望现在的孩子对自然发生兴趣。现在的孩子大都只在电子玩具包围中长大,未必是好事”这句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后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木片),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天下事但知其一,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数小舟:________

(2)十余岁:_________

(3)不亦乎:__________

(4)其言,果得于数里外:___________

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课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请写出来并对这个成语进行解释。

2.谈谈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的理解。

 

查看答案

(题文)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下则材料答题。

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我国毕昇最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最早的工商业印刷是北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这是至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印刷广告物。印刷术从中国传到西方后,使西方广告进入了新的阶段。

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刷了许多宣传宗教内容的印刷广告,张贴在伦敦街头,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比我国北宋刘家针铺印刷广告晚三四百年。

1622年英国尼古拉斯·布朗和托马斯·珂切尔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纸《每周新闻》在伦敦出版。在这一年中,有一则书籍广告。1650年在有关“国会的几则诉讼程序”一栏里,登出某家12匹马被盗的寻马悬赏启事。以后,在1710年阿迪逊和斯提尔又在《观察家》杂志中刊登了有关推销茶叶、咖啡、巧克力、书刊、房产、成药拍卖物品以及转让物品的广告。到1830年,美国已有1200种报纸,其中65种是日报。许多报纸第一版大部或整版都是广告。从1830年~1850年间是便士报时代,因为每份售价一便士,价格低廉,销路增加,对广告的效力,也相应提高。在报纸广告盛行的同时,杂志广告也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广告代理商和广告公司。

(1)阅读这则材料后,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广告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商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夸大产品效应,甚至做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请你以消费者的名义,写几句话规劝那些做虚假广告的商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条广告收到了很好的公益效果。说说它具有怎样的妙处?

水龙头在哭泣,请擦干他们的眼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拟写一则广告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限2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 刘明虽然正在年富力强的年纪,却很沉得住气,从来不好勇斗狠。

B. 李莉当时不在现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她啦。

C. 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

D. 不是为了自己的流离失所,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先生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查看答案

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谁能否定学习传统文化对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是没有用的呢?

B. 为了提高语文素养,我区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C. 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D. 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