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      ),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⑨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⑩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⑪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⑫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⑬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坐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⑭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⑮“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⑯“关你什么事!”

⑰“我是你爹!”

⑱“起来!”

⑲父亲没动。

⑳“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㉑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㉒“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㉓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㉔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了,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1.填入第⑤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 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 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 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2.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母亲购买旧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子骑车看病

3.第⑨段与第⑦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细读第㉔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

 

1.A 2.父亲生气砸车刘伟挣钱买车 3.答案示例:⑦⑨两段都写了母亲“留饭”和父亲“揭锅盖查看”的情节,这些重复动作蕴含着父母对儿子的牵挂,突出了对孩子的爱;也为儿子矛盾的解决做了铺垫。 4.①“环住”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认可;②身体“一震”也是内心的震动,表明刘伟体会到了父亲的信任与关爱;③“车铃声”渲染了父子和好带来的愉悦。④结尾含蓄而巧妙地表现了主题:一个曾经叛逆的少年在父母的关爱和生活的磨练中获得了成长。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句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四个选项内容来看,都表示了事件发生时的时间,结合前后内容来看,刘伟离家而去是在父亲砸车的第二天,根据第二段的“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和“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都可以判断是在夏天。故选A合适,为下文情节的出现作铺垫。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抓住主要线索,即可概括出其他的情节。小说在写母亲买回旧车后,因为刘伟天天骑车出去混,父亲生气砸车;刘伟生气离家而去,实则搬砖挣钱买车;最后写父亲弄清了真相,高兴地与儿子一起去医院。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节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看事物出现前文章写了什么,事物出现后故事情节有了什么变化。然后根据理解,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把切题的答案拟写出来。两段的内容相似却反复出现,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是为了强调这二人的动作,母亲“留饭”和父亲“揭开锅盖看”其实都是他们想念儿子的表现,强调他们对儿子的思念程度之深。据此整理出答案即可。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赏析说结尾的妙处。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理解好“环住”“一震”及“车铃声”对人物心理、人物形象的意义。最好结合文章的中心答作用。关于结尾的作用,可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内容上,通过上述词语表现了小说的主旨;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并篇末点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文节选阅读。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2.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3.揣摩下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宋史 岳飞传》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蒙论议                ②以所爱良弓赠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肃/遂拜/蒙母

C. 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D. 飞/由是/益自练习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4.同样是关于读书学习,甲文采用了_______描写的方式,乙文采用的是________描写方式;“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明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说说吕蒙和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 “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姿。

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查看答案

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今天,班上举办“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加吧!

①(拟写串词)开展“爱国主义朗诵会”时,一位同学刚朗诵完《黄河颂》,另一位同学接着要朗诵《最后一课》。如果你是主持人,请拟写一段串词(不超过100字)。

②(选择材料)为配合本次活动,班上将出一期主题为“展示69年来祖国建设取得的各项成绩、展现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的黑板报,班长搜集了三则材料,预备从其中选两则放在同一个栏目中,你认为应该选哪两则?为什么?

材料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连续三年粮食产量大幅度减产,国民经济极度困难,同时苏联的单方面毁约,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困境,我国科技人员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终于在1964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材料二:美国研制原子弹用了近18年的时间,中国仅用10年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研制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只用了2年多时间!

材料三: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C919大飞机、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一系列科技成就,折射出我们庞大的人才储备,以及他们为科学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不停歇的奋斗精神,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国家迈向科技强国那铿锵有力的脚步,这是大国实力极佳的写照。

③(设置栏目)请你再结合自己所选两则材料的内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短语)为这个栏目拟个合适的名称。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③《登飞来峰》中表面即景说理实则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面临困境时,人们常用《游山西村》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自己。

⑤《己亥杂诗》中衍生出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