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关于“对联”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广州的地铁族对春节应该有一种特殊的记忆,那...

关于“对联”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广州的地铁族对春节应该有一种特殊的记忆,那就是地铁春联,贴地铁春联的时候,就是快到春节的时候。

2017年地铁春联已贴进了23个地铁站,其中不仅有公园前、珠江新城等客流较大的站点,还有刚开通的七号线板桥、六号线二期萝岗等站点。本届活动共收到2000余副投稿作品,在广东省楹联学会的专家们多轮评选后,最终有16副作品获奖。评委表示,今年的作品大都结合了鸡年、地铁、羊城、新春等元素创作。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和律诗、京剧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

(摘自互联网)

(话题溯源)

在春节里,大家使用春联来表达祝福和心愿。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肖良平介绍,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有一千多年的厚重历史,从上到下,从古到今,普及范围和影响面都非常广。在世界各地,每到过年,国内外华人都会在自家门上贴一副喜庆吉祥的对联。这是一个数亿人的自发行为,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据说最古老的春联是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到朱元璋时,正式有了“春联”的命名,他命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自此,对联正式登堂入室,成为民间过年的一项重要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

(摘自互联网)

(话题现状)

近些年来,写对联、贴春联的人明显少了,因而有人担心对联文化将会逐渐衰落。除夕将至,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位市民,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觉得春联“可贴可不贴”。追问原因,其中七八成人是因为“自己不会写、买的不如意”,于是索性放弃。然而其中有一位65岁的刘先生坚持自编、自写春联已经几十年了。他给记者展示了两幅自己创作的对联:“玉龙腾飞驾云去,银蛇起舞上岗来。”、“龙孙出世声振寰宇,四世同堂喜迎蛇年。”因为刚满月的孙子在家谱上排“玉”字辈,他特地将与“银蛇”对仗的“金龙”改写成了“玉龙”。第二副对联里,除了属龙的孙子,他还特地加上了生肖属蛇的外孙女,烘托大家庭氛围。他说:“虽然不是严格对仗,但有我们家自己的特色。”。

随后,记者又通过阿里巴巴、淘宝等批发网站联系到了一些春联生产商。生产春联已7年的浙江何女士透露:“哪有时间去请名家专门创作?都是在电脑上找的内容。肯定都是好词好句,谁还在乎具体内容?”言下之意,春联年年一个样。

如今,写对联已成为过去式,春联纸无处可寻,写对联的人也纷纷老矣。人们不再习惯于写对联,而是到超市、集市上去买对联。春联实现工业化生产后,商家年年只卖“大路货”,鲜有个性化春联。延续了千年的传统,正在悄然改变,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

(摘自互联网)

(各方声音)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对联是传统习俗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播文化、鼓舞士气,作用大,影响广。这种文化能够传承到今天,是不断沉淀,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结果,更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结果。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叶子彤: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不可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包括对联文化在内。通过对联文化教育人民、鼓励人民、激励人民能够在社会的发展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学教师崔伟明: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常用到对联,语文课本也增加了对联知识,就连春晚也推出对联。然而现在对联文化存在断层现象,热爱对联文化的人都是50岁以上年长的人,中青年人很少,我希望通过在学校推广对联文化,让孩子了解并喜欢对联文化,成为对联文化的传承者。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番禺石碁镇中心小学引导学生学对联、赏对联、写对联石碁镇每月一联活动中,总有一群小学生参加,他们来自石碁镇中心小学,别看年纪小,却已是十足的小联迷,他们的作品不仅在石碁镇每月一联活动中脱颖而出,还有多幅作品被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采纳并刊登。

(摘自《番禺日报》2015年5月17日,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在2017年广州地铁春联征集活动中获奖的16副作品,都是由广东省楹联学会的专家们撰写和评选的。

B. 每逢过年的时候,世界各地的人民都会在自家门上贴一副喜庆吉祥的对联。

C. 朱元璋当政之时,他命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

D. 弘扬对联文化能够教育人民、鼓励人民、激励人民,使中华民族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2.下列对材料中“对联”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对联和京剧、律诗同属中国文化的国粹,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B. 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有一千多年的厚重历史,普及范围和影响面都非常广。

C. 对联按用途、内容、技巧、字数、句数等方法,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D. 对联可长可短,但都具有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

3.下面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市面上售卖的春联大都是生产商在网上搜索好词好句后印制的,不会请名家创作个性化的作品。

B. “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是英国女王赠送给光绪皇帝的一副婚联。

C. 我们要在学校大力推广对联文化,让孩子了解并喜欢对联文化,成为对联文化的传承者。

D. 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常用到对联,语文课本也增加了对联知识,就连春晚也推出对联,这说明如今对联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4.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春联实现工业化生产后,商家年年只卖“大路货”,鲜有个性化春联。

5.根据以上几则材料,请概括影响对联文化传承的不利因素。并就激发学生学习对联兴趣的问题,给学校提两点建议。

 

1.C 2.B 3.D 4.原意指的是“大路货”指市场上常见的质量普通而销路广的商品,此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联工业化生产后,内容单一、缺乏个性、千篇一律的特点。 5.①春联纸无处可寻②写对联的人也纷纷老了③人们不再习惯于写对联,而是到超市、集市上去买对联④学校对对联文化教育不够重视,大多人不会创作对联。⑤互联网时代正在悄然改变传统文化。 ①可以讲一些对联故事,激发学生创作对联的兴趣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赏春联、写对联、进行评比、投稿等。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A项有误,从“本届活动共收到2000余副投稿作品,在广东省楹联学会的专家们多轮评选后,最终有16副作品获奖”可知,获奖作品都是由专家进行评选的,并不是由专家撰写的;B项有误,有过年时贴春联习惯的是国内外华人,并不是世界各地的人民;D项的表述太片面,“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不可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对联文化只是文化的一种。故选C。 2.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有误,“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有一千多年的厚重历史”,只是“相传”,并不一定准确。 3.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D项有误,这种情况说明对联文化存在断层现象,并不能说明对联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应该让孩子们成为对联文化的传承者。 4.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大路货”一般指量大面广的普通质量商品,用在这里突出了对联内容不新颖,缺乏个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宋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眉眼盈盈处”指什么?

2.赏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查看答案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敌    出则无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

B. 以    域民不封疆之界        所动心忍性

C. 而    委去之                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D. 之    多助至                攻亲戚所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乙文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 乙文中列举六位人物的事例,既引出观点,又充当论据,有很强的说服力。

C.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但说理充分,而且加强了文章气势。

D.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治国的道理。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高可二黍(《核舟记》) _____

(2)满寂然(《口技》) _____

(3)扶苏以谏故(《陈涉世家》 _____

(4)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_____

(5)之不以其道(《马说》)  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重峦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佁然不动,往来翕忽,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

E.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F.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 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 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③ 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⑤ 巧笑东邻女伴, _____________。(晏殊《破阵子》)

____________,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毕业在即,同学们互赠留言。雯雯在好友颖颖的赠言簿上留下①“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希望友情不因距离的遥远而改变;颖颖在雯雯的赠言簿上写下②“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祝愿朋友踏上新征程后,勇攀高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按要求作答。

(DoNews2月8日)长达11天预热期的支付宝集福活动今日凌晨结束。根据支付宝集福活动页面显示,此次共有791405人集齐五福,平分了2.15亿元现金,每人分得现金271.66元。

1月28日,支付宝官方宣布,用户新加10个好友即可获得三张福卡。而在除夕当天的活动中,人们也能通过“咻一咻”获得福卡,通过福卡的积累和好友交换,集齐五张的用户即可平分2.15亿的现金大红包。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不超过24个字。

(2)年俗是人们以各种方式来期盼来年好运的习俗。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红包、网络送年货、微信拜年等正在成为新年俗。新旧年俗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年俗好?请说出你的看法及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