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名句填空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名句填空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坐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1)白露未晞 (2)海内存知己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曲径通幽处 (5)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晞”“庇”“寂寥”等字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八(1)班开展以“走进图书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某同学写了一段介绍XX图书馆的资料,但是部分语句有病句,请你帮助他修改一下。

(A)XX图书馆藏有各类图书、报刊大约20余万册。(B)社会科学方面的重点藏书包括地方文献、历史典籍、文学名著、港台书刊等几部分组成;自然科学方面的重点藏书是与科技和经济建设有关的建筑、电子、医学、农业养殖类图书等;馆内还收藏了社会名人的赠书近万册。

①A处画线语句有用语累赘的语病,可将“_______________”删去。

②B处画线语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2)周末,你打电话给同学小王,准备约她一起去图书馆借阅书籍,可是小王的妈妈不同意她看“闲书”,于是小王想让你帮她劝说她妈妈,你会怎么劝说呢?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活动中,老师让你在图书馆去自助借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请你说说借阅的步骤。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    )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蕴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发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Pian_______然       风雪载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销声匿迹”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家是一只船,载你走向远方; 家是温暖的港湾,等待你随时避风靠岸; 家是永远的岸,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回到这个岸。请以“回家真好”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④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1.通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①段中说“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为什么还摘录《食单》中“腌蛋”的内容?

3.选文第②段中写“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有何作用?

4.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揣摩句中的加点字“吱”,分析其表达效果。)

(2)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句进行品析,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①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②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5.选文中第③段描写孩子们端午节把鸭蛋制成“鸭蛋络子”这一细节,从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我们也有过类似的体验,请运用细节描写,把你如何精心挑选某心爱之物的过程分享给大家(60字以内,含标点)。

 

查看答案

气量

陈思炳

①气量关乎事业成败。孔子日:“恭则不诲,宽则得众,信则任焉。”《三国演义》中,周瑜少年英俊,才华出众,可惜心胸狭隘,气量太小,尤其容不得强于他的诸葛亮,竞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被活活气死。《水浒传》里的王伦,原是方圆八百里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主,却也“心地狭窄,容不得人”,对因“智取生辰纲”事发投奔梁山的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三位好汉予以拒绝,因此而遭杀身之祸。而梁山泊自从晁盖、吴用等人主事,做到了“有容乃大”,广纳豪杰,群贤毕至,使山寨由衰转兴。

②怎样做到气量的高境界?

③有容“长”之量。人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丰富自身,成就事业。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而刘邦的对手项羽不能容人,连对忠心耿耿的老臣范曾也无端猜疑而逼归故里,遭至大批人才弃楚投汉。楚汉之争,最后以楚败汉胜为结局,也就势所必然了。

④有容“短”之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既有所长,也有所短。管鲍之交为史书传颂,而管鲍之所以能终生共事,友谊不减,与鲍叔牙能容人之短不无关系。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出得少,但在分配利润时却总是管仲多要,鲍叔牙并没有觉得管仲自私,而是认为管仲家里穷,多分点没关系。后来鲍叔牙还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辅佐其成就霸业,管仲也因此成为著名的政治家。

⑤有容“功”之量。别人有功劳,同事本应感到高兴,但有的人生怕别人功劳大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封建社会“功高震主”成为“警世之言”。春秋时期,越国谋臣文种辅助勾践灭亡吴国后,勾践害怕文种智谋超群,难以驾驭,威胁自己的王位,最终找个借口将其杀掉了事;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于国,赵王当众拜为上卿。反、正两方面例子都说明容人之功不容易。这只有那些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胸怀开阔的人才能做到。

⑥有容“过”之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伟人,多数能容人之过,魏征在任太子洗马时,曾劝李建成早日杀掉秦王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仍不计前嫌,加以重用,魏征也敢于犯颜直谏,成就了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

⑦有无大气量,关键还在于“心底无私”。一个私心严重,一心为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打算的人,是不可能有大气量的。陈毅同志有诗日:“心底无私天地宽”,今天,这诗句仍值得人们深思。  

    (选自《杂文选刊》原创版2017年6月上)

1.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效果。

3.第④段画线句中“不无”能否换成“有”?为什么?

4.文中的刘邦、鲍叔牙、李世民,你更欣赏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