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鸟巢 撩亮 莅临人间
B. 襄上 发髻 咄咄逼人
C. 屋檐 琅润 呼朋引伴
D. 水藻 两鬓 花枝招展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犷(guǎng) 高邈(miǎo) 烘托(hōng)
B. 黄晕(yūn) 菜畦(qí) 凄冷(qī)
C. 贮蓄(chǔ) 抖擞(sǒu) 伦敦(dūn)
D. 澄清(chéng) 肌肤(jī) 静谧(nì)
作文。
你有崇拜的人吗?是邓稼先、闻一多,还是鲁迅、李白、孙权,还是某个影星、球星,或者是你身边的同学、朋友、长辈,他们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也许让你心生敬佩,请以“我心中的偶像”为题,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一把伞的温暖
混乱的暴雪忽然掩盖了北京的喧嚣。我躲在温热的窗内,铭记这一刻窗外的宁静。
远处施工楼盘的升降机惊扰了我的清梦。那些在大楼上慢慢蠕动的工人,像一根根坚实的火柴,用微弱的光,点燃了这个原本一如荒漠的城市。
楼下新开了一家快餐店,八元一份自助餐,这是我在北京见过的最便宜的快餐店。很快,许多为经济所迫的外乡人流进了这个陌生的餐馆。
我时常能看到一帮衣衫泥泞的汉子说笑着朝我所在的楼房走来。他们吃饭的样子偶尔让人感到心疼。他们兴许也觉得自己吃得太多,不大好意思,到后来起身时,也只是悄悄地舀饭,不再加菜。
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女人,圆脸大眼,看起来平易近人。她从来不会因为这些工人的饭量而黑脸皱眉。身在异乡的工人们都从心眼里感激他,暴雪盖天,仍不顾风寒,走一段艰难的路来这儿吃饭。
餐馆店面太小,容纳不过二十人。工人们向来都是坐在店铺对面的空地上吃饭,他们尽可能地腾出位置,希望能给这位善良的老板留住新来的顾客。
暴雪当天,女人扛来了一把大红伞。饭前,工人们从施工地上抱来了工具,将伞焊在了露天的餐桌中央。女人去附近的商店买了包烟,每人发了一支。工人们笑了,坐在红色的大伞下,喝酒聊天。
第二天中饭时,狂风吹断了伞骨,飞扬的白雪迅速激怒了新来的客人。女人一面抹着油手从店铺里赶出来,一面弯着笑脸道歉。
几个老实的工人搁下碗筷,转身去了楼盘工地。白雪依旧飘洒,他们来去需要约摸半个时辰。
客人不断涌入餐馆,此刻正是吃饭的时间。店里的工人不停叫喊,缺了老板,显然忙不过来。可老板不能脱身,她此刻正紧紧地稳着那把摇摇欲坠的大伞。不到片刻,女人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狂风中举伞可比打菜累多了。
旁边两个吃晚饭的工人说,大姐,我来吧,你进去打菜。女人尴尬地笑笑,说了声谢谢。新来的客人很快找到了座位,他们对工人的举动很是不解。
一位外套稍微洁净的工人说,让我来吧,我衣服干净些。举伞的工人互相看了看各自的衣服,笑了。他们迅速退开,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这位衣衫最为整洁的工人。
顾客一面吃饭,一面抬头打量这位肤色黝黑的工人。工人虽然一直无奈地低着头,却始终不愿松开双手。他像一个站岗的哨兵,紧握着手里的钢枪。
赶去楼盘的工人们很快回到了餐馆。此刻安坐伞下的顾客们,终于明白发生了何事。他们端起自己的碗筷,自觉退到了大楼的屋檐下躲雪。
轰隆隆的机鸣声震动了寂寥的冬天。我坐在窗内,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把被放倒的红伞。这把脆弱的大伞,为忙碌在天寒地冻里的人们撑起了一片短暂的温暖。
1.你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
2.第五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了女老板怎样的精神品质?
3.揣摩划线句子“新来的客人”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4.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5.赏析下列句子。
狂风吹断了伞骨,飞扬的白雪迅速激怒了新来的客人。
永远的指南针
①他是一个喜爱超越自我、逍遥而又勇敢的旅游爱好者。他对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特感兴趣,常常独自去这样的地方探险。
②有一次,在攀登一座其貌不扬的独山时,他的心里很有底,并打算穿过山,到山那边歇一歇。谁知上的山来,方知此山并不独,而是一片绵延不断的山系。不过,作为一名勇敢的登山者,这更刺激了他的探险欲望。他是个老探险了,被他征服的山系数以百计,因此,他面对眼前这座山并没有畏缩不前。
③岂料,不妙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了。他先是在坑洼处重重的甩了一跤,擦破了皮肉。走着走着,又看见不远处的地面上有一团缠绕在一起的麻绳,他想捡起来,以便派上用场,谁知,正要弯腰伸手,“麻绳”突然活了,伸出火烧火燎的蛇芯子,竟是一条眼镜蛇!吓得他差点凌空飞舞,跳开眼前的险地。见“麻绳”没有尾随过来,他心头的那块大石头才轻轻落地。
④最要命的,不是摔跤,不是惊蛇,而是需要辨别方向时,一摸贴身的内衣口袋,指南针不翼而飞了!他浑身上下搜了个遍,连指南者的一根毫毛都未逮到。他在周围的地上搜寻,像大海捞针一样艰难,同样不见指南针的踪影。
⑤没了指南针,该如何走出这绵延不断的山系?从此,他迷路的程度愈加厉害,仿佛“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处处是东西南北中,处处又不是东西南北中。
⑥渐渐地,夜色漫卷起来。山高黑的早,他的内心慌乱不已,如同陷入了四面楚歌中,刀光剑影将要直取他的咽喉似的。他绝望的想到:看来,我别想活下去了,天要我亡,我不得不亡。他吃掉最后一点干粮,不吃则罢,一吃,饥饿感又如同延误的炊烟一样猴急地在他心中升腾。
⑦那一夜,他爬上一棵枝杈粗大且铺展的大树,和衣而卧,睁着眼睛,熬到天亮。
⑧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从树上跳下来,面对着苍茫的山系,依然束手无策。突然间,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山林中,几乎所有的树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边的树叶较之另一边的树叶繁茂青绿。“南枝向暖北枝寒”,蓦地,他昏昏沉沉的脑海中蹦出一句云开雾散的诗句。
⑨前人的经验!他笑了,一下子来了精神。他将这个诗句当作准确无误的指南针,顺着树叶繁茂的一方走去,竟顺利走出了绵延不断的山系,给这一次探险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⑩后来,他老了,再也不能探险了。歇在家里,他回顾起那次探险的经历,感慨万千。他告诉子孙,多多读书,多多了解未知世界。有了知识,就不会迷路。知识,是人生永远的指南针……
1.联系第②段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他是个老探险了,被他征服的山系数以百计,因此,他面对眼前这座山并没有畏缩不前。
老探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畏缩不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前四自然段,概括文中的“他”接二连三遇到了哪些“不妙的事儿”?在处理这些事情时,“他”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3.第⑧自然段“突然间,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奇怪的现象”指什么?
4.你从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当户理红妆 户: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著我旧时裳 著: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一排比描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 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表现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敢报国的尚武精神。
D.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时的场面,表现木兰见到亲人及伙伴们时欢乐兴奋的心情。
4.学校文学社举办“读名著,品经典”诗文朗诵会,要求主持人在每部作品朗诵前说一段主持词,请你结合人物性格和作品内容为《木兰诗》拟写一段不超过100字的主持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