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

3.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从修辞赏析的角度给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作批注。

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1.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2.“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得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3.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4.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表现童年的欢愉。 5.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从文章中可筛选出“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村庄在田野尽头”这些语句,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景的。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语句中的“吞”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市夜晚灯光的明亮,与下文写乡下的秋天黄昏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插叙)理解。解答时,应先了解插叙的一般作用,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插叙主要有以下作用: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有时会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从文章中的“玩着玩着,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和“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等描写抒情的语句可以看出:文章第⑦、⑧段插叙了关于童年时棉花的回忆,既交代了童年时的美好生活,又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把“人”当作“鸟”,把“雪白的棉花”当作“洁白的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柔软与洁白的特点,表达了“我”的欢愉的心情。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并概括体现秋天的黄昏“安详与丰满”的语句作答。文章中的第4段的“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第5段的“繁花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第6、7、8段所描写的晚开的棉花给“我”带来温暖幸福的生活。可对上面这些语句和内容进行整理,概括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__________;“风正”,______________

(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水何澹澹,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盼望着,盼望着,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4)《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_____________”,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_____________”,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查看答案

(题文)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B. 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

C.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

D.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本单元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散文《荷塘月色》,小说《背影》等。

B. 老舍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另外还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刘湛秋是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D. 曹操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 ④①③⑤②    B. ①③⑤④②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①③②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