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语境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

根据语境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宣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必覆灭。

A. 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 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 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 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D 【解析】试题分析:第一个空句式应与“时局极端险恶”一致,先是名词,再是副词,最后是形容词。第二个空和第三个空也一样分别和“心未死”和“和平可期”句式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弥高    咳嗽    马革果尸    心会神凝

B. 忧郁    挚友    沥尽心血    妇儒皆知

C. 稚序    轻捷    慷慨淋漓    锋芒毕露

D. 疙瘩    薪金    燕然勒功    心不在焉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带(yíng)      红(yān)      草(shuài)      兀穷年(wù)

B. 猎(shè)       起(dié)      对(xiào)       当之无(kuì)

C. 徨(páng)      选(pìn)      然(hè)         而不舍(qì)

D. 起(dié)       名(shǔ)      澎(pài)        深痛绝(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因为有雨露,植物更茂盛;因为有希望,生命更顽强;因为有关爱,心灵更宽敞……

万事万物总是相互关联的。你的进步,有同学的帮助;你的成长,有老师的指引;你的自信,有亲人的鼓励;你的快乐,有朋友的祝福……

请以《因为有___________,我更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释)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3.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4.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5.积累链接: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的读书方法的句子。

 

查看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为什么第三段“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2.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3.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阅读第六段,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