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习近平爱读史书,也希望年轻人多读史书。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习近平爱读史书,也希望年轻人多读史书。

②他认为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

③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来自内部的矛盾、冲突和来自外部的挑战、威胁

④但能够始终凝聚人心的,是我们的历史传统。

⑤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

⑥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⑦这些传统以一页页史书为媒,传承至今。

A. ①③④⑤⑥⑦②    B. ③④①②⑦⑤⑥

C. ①②⑤⑥③④⑦    D. ③④⑦①②⑤⑥

 

D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③④两句提出了文段的话题,⑦句中“这些传统”紧承上文;②句中的“他”指的就是①句中的习近平主席,所以⑦的后面应该是①②;⑥句中的“也为”承接⑤中的“为……”。所以正确的语序应为③④⑦①②⑤⑥,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_________

(2)只要牢牢记住自己国家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___________

(3)我将用我的眼泪,洗去她一切的wū huì________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 zuò_________

(5)从空中fǔ kàn___________雄安新区,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和沟渠纵横的白洋淀尽收眼底。

 

查看答案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________________掀起万丈狂澜;________________结成九曲连环

 

查看答案

进入初中一年了,我们成长了许多,对身边陪伴我们成长的人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各具风采,让我们的初中生活多了许多的情味。

请以“那个__________的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在有趣、亲切、可怕、可敬这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山门于河 

(2)不可得   

(3)不亦颠乎  

(4)如是再啮  

2.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3.用原文句子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于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河兵判断其“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包含的道理。

 

查看答案

我眼中的贾平凹

石杰

①初识贾平凹是由于他的散文《静》。那一泓静得恒久、静及天地万物的湖水,牵魄钩魂,让人在读文之余,不由得想要读一读人了。其时已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人人心里都燃着一团火,能够写出这般静谧的文字,有着这般宁静的心态的,该是怎样的人?

②过了大约八年的光景,机会终于来了。那时,一个全国性的当代文学研讨会在古城西安召开。会议的第三天上午请贾平凹作报告。与前两天明显不同的是,这一天与会者特别多。陕西师大、西北大学都有人过来了。显然,他们虽属近水楼台,也难得经常与这位名作家谋面,聆听他的讲话。会议是在一个很大的房间召开的,等我提前几分钟来到会场时,偌大一个会议室几乎已是座无虚席。往日会前的说笑不见了,大家都看着主席台上坐着的一排人,旁边的几个外地人就互相小声地询问哪个是贾平凹。

③我仔细看看他们指的坐在中间的那一位,觉得不是很像。尽管不曾与贾平凹相见,却多次在书上看过他的照片,那硕大的头颅和浑长的脸使他与所有的人区别开来,更遑论那双清澈的静如止水的眼睛。果然,不一会儿,一个身着西装的小个子进来了。那一刻,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同时断定:这才是贾平凹。

④贾平凹在主持人简短的讲话之后开始作报告。他先是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迟到一会儿(其实按时间说并没有迟到),似乎是堵车,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白夜》中的刘逸山。刘逸山与夜郎乘车过闹市区前,只要掐个诀,沿途便畅通无阻了。显然,贾平凹没有他笔下的人物的神通。接着他展开了一片巴掌大的纸,说眼下正在江南体验生活,因事临时回来,很快就要回去,时间紧迫事情又多,只在来的路上想了想说些什么,似乎有向众人道歉之意。他显然是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讲得很慢,很短,神情甚至有些拘谨。不过看得出他对与会人充满了尊敬。遗憾的是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他都讲了些什么了,好像是谈了一下他当时正写着的一部长篇,顺便说了一些他对某些文学问题的观点,态度始终平和而宁静。他讲得实在过于简单,过于平实,好像在说:我真的没有什么,没有什么的。我只是一个手艺人,“斜斜地背了木弓,一手拿木槌弹敲弓弦,在嗡嗡铮儿的音律里身子蛮有节奏地晃动。劳动既愉悦了别人,也愉悦了自己,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他在《四十岁说》这篇文章里就曾这样讲。

⑤贾平凹拙于言辞。很多人都这样说,他自己也这样说。他的沉默甚至容易让人产生难以接近的印象。其实不然,他为人平和得很,平和到了几乎没有丝毫名人架子的地步。你尽可在他面前随便说话,他只是静静地听着,仿佛你说的都是金玉之言。听到会心处,眼睛便忽然一亮;若是听见称赞的话,脸上便显出孩子般的难为情,轻声说:那不是。他总是显得平、微、静、弱,《走虫》一书前边的小传是他的形象和性格的极好的写照。一位大师级作家,一颗巨星(三毛语),除了平和、平淡、平常、平静,竟再无他,其内心之博大,可见矣。

⑥有人曾经说过鲁迅的人文像是猫头鹰,苏东坡的人文像是水,郑板桥的人文像是瘦石,贾平凹也当有其人文像,是什么,却一时难说准确。不过,他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有着更多的默契当是毋庸质疑的。不少人对他的名字中的“凹”字感兴趣。《易像》言:“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施平。”老子云:“柔胜刚,弱胜强。”“上德若谷”,“上善若水”。又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贾平凹确实深得道家之神韵。创作三十年来,他在小说和散文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主要著作达数十种,重要奖项也达几十项之多。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文坛的大作家,却无骄狂之气,无浮躁之气,其修养和智慧可以说难得。他在其书画集中即这样警省自己:“竹因虚受益,鹤以寿延年”,“澹然无极”。

⑦1999年冬天,我再次去西安与贾平凹会晤。一进书房的门,便瞥见右侧墙上他自作的一幅水墨画:一户农舍的后门外,一个小孩儿侧身席地而坐,屋前是一只半卧着的狗。旁题几行文字,大致是,小时,娘去地里劳作,将我放于门外地上,狗亦卧在不远处。娘从地里回来,我还坐在地上,狗还卧在地上。整个画面和谐,宁静,静得让人想走进去。

⑧——平凹是自然之子。

⑨一张硕大的写字台置于厅里,贾平凹就在满屋拥挤着的古玩根雕碑拓字画中坐着,写他的文字。天地赋予他以灵气,他又将其灵气挥洒于天地之间。贾平凹是喜石的,莫非他要做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欲补苍天?祈平凹如愿。

1.作者为什么从贾平凹的散文《静》写起,说说你的理解。

2.文中“平凹是自然之子”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贾平凹的形象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4.文中写道,“鲁迅的人文像是猫头鹰,苏东坡的人文像是水,郑板桥的人文像是瘦石”,联系全文以及你对贾平凹作品的了解,你认为“贾平凹的人文像”是什么?并结合本学期学过的贾平凹的文章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