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青年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枉费光阴,面对时代的召唤,昂首阔步,一马当先。
B. 川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于四川的地方戏。
C. 在中国,有个令国内外游人叹为观止的民间建筑奇迹,那就是“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
D. 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落暮 晦暗 羁绊 殆慢
B. 蓦然 辐射 思慕 严峻
C. 搏击 缈远 锵然 燎原
D. 蕴藻 皎洁 照列 褶皱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xíng)辈 偏僻(pì) 欺侮(wū) 冗(rǒng)杂
B. 亢(kàng)奋 拘束(sù) 争讼(sòng) 旺相(xàng)
C. 归省(xǐng) 撺掇(duõ) 凫水(fú) 棹(zhào)
D. 家醅(pēi) 糜(méi)子 磅礴(pánɡ) 家眷(juàn)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生活中总有很多遇见,世间万物都是遇见。与自然遇见,也许就是一次诗意的旅程;与书籍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他人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当温暖遇见了寒冷,便有了雨;当春天遇见冬天,便有了岁月;当梅花遇见了寒冬,便有了生命的绽放……总有一次遇见,会让我们难以忘怀。
请以“遇见”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2)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请据此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姓名、班级、校区;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知 止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 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嗨,迈克!
周海亮
①迈克得了一种罕见的病。他的脖子僵直,身体僵硬,肌肉一点一点地萎缩。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保持一种固定且怪异的姿势。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认为自己迎来了“老年”。不仅因为他僵硬的身体,还因为,他的玩伴们,突然对他失去了兴趣。
②母亲常常推着迈克,走出家门。他们来到门口,来到阳光下,背对着一面墙。那墙上爬着稀拉的藤,常常有一只壁虎在藤间快速或缓慢地爬过。以前迈克常盯着那面墙和那只壁虎,他站在那里笑,手里握一根棒球棒。那时的迈克,健壮得像一只牛犊。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现在他看不到那面墙,僵硬的身体让墙总是伫立在他身后。
③14岁的迈克曾经疯狂地喜欢诗歌。可是现在,他想,他没有权利喜欢上任何东西——他是一位垂死的“老人”,是这世间的一个累赘。
④可是那天黄昏,突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⑤照例,母亲站在他的身后,扶着轮椅,捧一本书,给他读一个又一个故事。迈克静静地坐着,心中充满悲伤。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女孩从他面前走过,那一刻,母亲停止了朗诵。迈克见过那女孩,她曾和自己就读同一所学校。只是打过照面,他们并不熟悉。可那女孩竟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看看身后的母亲。然后,他听到女孩清清脆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
⑥迈克愉快地笑了。原来除了母亲,竟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并且是这样一位可爱漂亮的女孩。
⑦那天母亲给他读的是霍金的故事,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身患卢伽雷氏症的强者。他的病情,远比迈克严重和可怕。
⑧那以后,每天,母亲都要推他来到门口,背对着那面墙,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每天,都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然后响亮清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迈克仍然不能动,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他想这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忘却,他没有理由悲伤。
⑨几年里,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读了很多书,写下很多诗。他用微弱的声音把诗读出来,一旁的母亲帮他写下来。尽管身体不便,但他果真过得快乐且充实。后来他们搬了家,他和母亲永远告别了老宅和那面墙。再后来他的诗集得以出版,他的诗影响了很多人,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再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在一个黄昏,静静地离他而去。
⑩很多处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的门口。
⑪那面墙还在。不同的是,现在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
⑫有人轻轻拨开那些藤,他看到,那墙上,留着几个用红色油漆写下的大字。那些字已经有些模糊,可他还是能够辨认出来,那是母亲的手迹:嗨!迈克!
(选自2008年第6期《小小说选刊》)
1.第①段中,“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作者为什么要两次写到“14岁”?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它有什么作用?
3.说说第⑤段与第⑥段加点字“竟”有什么含义?
4.作者为什么要以“嗨,迈克!”作为本文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