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请以《____________之后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题文)请以《____________之后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失败之后的我 天空,不知怎么的就哭丧起脸来,落下了悲伤的泪水。 看这一团糟的考试分数,想着自己在考试前的大言不惭,感觉天,塌了。 这么多年的咬文嚼字,这么多年的拼搏努力,竟然都在这场噩梦,成了死灰。泪水在眼中徘徊,后悔自己考试前的骄傲与大意,对不起那么多支持我的同学、朋友和老师。 终究不想划过脸颊的泪水,最终还是不住地流下。无助的感觉,像个恶魔一样缠绕着我的全身,令我无法呼吸。“天塌了……天塌了!”已经被悲伤折磨够了的我,已经说不出其他的话了,双手紧抓着快要爆炸的头,现在的我,已经和考试前判若两人了,像一只被牢笼套住的鹰——完全被现实,被失败打倒了。 我无奈坐在家里,哪里也不想去,即使出去了,又有何脸面去面对那么多的人呢?他们又会怎样看我呢?“不——这一切不是真的!”可看着真实的录取通知,我没有勇气去这么想,只希望这是一场梦,一场不真实的噩梦…… 雨,不知什么时候就停了,淋湿的外套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潮气。泪水打湿了的枕头,被狠狠地丢开。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次考试,其实是自己的问题。试前,别人都在刻苦复习,而自己却一副悠哉之意。到考试那天还和父母吵架。虽然这次考试的时候其实很多题目都能够得心应手,但因为确实被从未实闻的大场面吓地有些力不从心,连握笔都有些手软,所以失败其实也是无枉的。这次的失败,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也是一个不可忘却的教训,这将时刻告诫我:“骄兵必败,在考场上,人人都要从零开始。” 沉思之余,忽然一阵凉风吹入,这是风雨对我的问候礼吧!天早已经黑了,但万家灯火却比白昼更加明亮。不久,新的一天又会到来,那就让我把这块失败的绊脚石作为成功的奠基石吧!过去的痛苦,我不再想去拥抱,只希望去迎接更好的明天。 【解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虽然题目前面没有给出任何提示性的句子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但题目不难理解,写作难度不大。《_________之后的我》中心词是“我”,所以文章应使用第一人称写作。此外“ 之后”既可以表示一种经历,如“失败之后、摔倒之后、成功之后、流泪之后、长大之后”等;也可以表示一段时间,如“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等。前者重在写经历之后的心理变化,后者重在想象。据此分析选择合适的角度拟题作文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是纪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的特殊年。为此,九年级(3)班举行了“弘扬红色精神,纪念‘三个9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对历史事件、红色精神的了解,写一篇活动感言。(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150字左右)

材料一: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八一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8月1日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纪念日。

材料二: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会议,做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这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材料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州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查看答案

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ī nī)”,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作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1.选文主体部分以_______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 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C. “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 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3.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

4.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5.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查看答案

草木旧知

鄢虹

要赏一场好银杏,其实难得。北京入冬早的年份,立冬前几日便可有雪,彼时银杏正值转黄之时,不经冻,大雪一压,冷雨一打,半青不黄的叶子也湿漉漉地落了一地,让人心里直叹可惜。

放在五六年前,深秋时的北大,当属31楼底下最热闹。黄得亮堂堂的一小段路,处处车马喧阗,长枪短炮架着扛着,还时不时有拍婚纱照的。楼前的银杏慷慨,地上积了厚厚一层,头顶依旧枝柯蔽日,风起时,还在纷纷地落。

如此盛景,至多不过三五日,早了叶子尚未黄透,晚了零落稀疏,最要紧,得有好天气养着。我刚入学时,北京的蓝天尚属寻常。只要不下雨,澄蓝的天,真是浸透着阳光的海,令人时时想起林庚先生。在干燥温暖的阳光里泡着,银杏才养得出丰沛饱满的黄叶,一如好酒陈年。若得上天成全,中途没有雨雪搅扰,最终熟透时,便可醉人心目。

一开始只要那前后十来日没有雨雪便好。深秋雨,初冬雪,皆湿冷入骨,若连日有此,银杏必伤神韵,黄得瑟缩衰颓,失却应有的鲜洁明润,且不等放晴便稍稍零落。后来,尘霾渐起,不见长安,爽快的碧空黄叶,便更难见到了。前年31楼拆除重建,大动干戈,楼前银杏颇遭戕损,元气大伤。昔年盛景,竟如华胥一梦,言之思之,已渐使人恍惚生疑。

学校这几年拆了不少老楼,捎带着折了的植物多了,28楼北面的杨树,亦在此数。

刚来北京时,我还没怎么见过温带的落叶阔叶林。九月开学,慌忙间十月又匆匆过去,十一月入秋,北风乍起。每天从31楼出门,走过博实超市前的那条小路去上课,头顶都有一片震耳欲聋的海,滚滚地朝前涌。

那时才知道什么叫“高树多悲风”。南方的芭蕉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北方轰轰烈烈的秋声,也着实让我惆怅了好一阵。过不了几天,这些北方的树便开始落叶。杨树太高,树叶又密又大,罡风一吹,漫天落木好似没有来处,直教人逃都逃不出去,如果再来一场雨逗引秋心,当真能让人无可奈何。

等到看惯落叶,听惯秋声,已经在北京待足了两三年。此时不甚在意秋天的杨树,却总是在春末夏初时纳闷:明明刚长了嫩叶,怎么就绿得这么深了?

只在此春中,春深不知处,时日悠闲,是该有此一问。据说春天的满城飞絮,有一多半是杨絮,渐暖时分,偏偏飘出一场“雪”来,蒙蒙乱扑行人面,也是先前没见过的景象。常走的那条路上,种的似乎是加拿大杨,属黑杨之一种。除此之外,学校里还有毛白杨,灰白的树皮上有菱形散生的黑色皮孔,很好认。不知黑杨因何得名?入夏以后,这树倒真是绿得发黑,熏风过处,带角质层的阔大叶片翻腾出粼粼的白光,看得人犯困。

我从没想过它们会被砍掉,也没想过要给它们拍照,再相见时,数了两遍路旁突兀的树桩,暗恨草木无情,不知自保。日本有个说法叫一期一会,所有的相遇,都当它有今日无明日,想做的事,该尽的心,不要留到下次。彼时无端想起此语,只觉其见事通透。

然而都算不上什么大事。生死盛衰,人亦难免,何况草木?不过曩昔相识,影迹尚在,一旦过其旧址,难免怀想,平白生出几段絮语,聊遣愚衷罢了。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3月03日15版)

1.作者说“暗恨草木无情,不知自保”,是什么使作者生发如此感慨?请概括。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3.赏析文章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分析“然而都算不上什么大事”一句,说说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些什么。

5.“生死盛衰,人亦难免……”,请结合原文,说说你认为应该如何做到“一期一会”。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望长城内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

(5)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6)知汝远来应有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

(8)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①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②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注)①释褐:脱下布衣。②课:督促。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 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

C. 鞠/大失所望

D. 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知___ (2)谢___ (3)冀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4.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回答)鞠咏最后为什么把王化基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