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赏析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

诗歌赏析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示例: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解析】 本题考点为鉴赏诗歌语言中的炼字。该类题的一般答题步骤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有手法指出手法)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根据句中“如”可知,这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钩”与“勾”谐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默写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嗟夫!________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 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与谢中书书》)

(4)蒹葭采采白露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5)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岳阳楼记》)

(6)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多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兴手法

C. 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D.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文章《醉翁亭记》文中展现了琅琊山美景并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滁人游太守宴禽鸟乐太守醉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查看答案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过滤 翼翅 蕴蓄 急不遐择 生机盎然

(2)取缔 惺松 鞠躬 减噪防尘 视同至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衣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这段文字描绘了《春》中五幅图画之一的      图。作者抓住了      的特点是:            ,静景写到      ,从      写到人,由近到     

(2)请用横线画出正面描写春雨的句子;再用曲线画出侧面描写春雨的句子。

(3)文中“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      ,而且也写了      。“织”字是承上句像      的比喻,准确地表达出了春雨的动态。

(4)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喻体分别侧重描绘了春雨的特点是                 

(5)文中加点的词类判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傍晚  上  而  慢慢

A.名词  动词  副词  形容词

B.名词  动词  连词  形容词

C.名词  名词  连词  副词

D.名词  名词  连词  形容词

 

查看答案

填空。

(1)《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散文,全文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______《绝句》中的诗句。杨柳风,指______,诗的上句是______

(3)山______起来了,水______起来了,太阳的脸______起来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