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 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阡陌交通

(2)便还家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之哭也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武陵人捕鱼/岂能暴涨携之去

B. 如外人/事无大小以咨之

C. 欣然规往/余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 不复得路/与外人间隔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2);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2)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2)的手法突出主题

5.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1.(1) (交错相通) (2) (同“邀”,邀请) (3) (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4) (你) 2.B 3.(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4.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 5.桃花源人因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泰山妇人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意思对即可) 【解析】 甲文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乙文选自:《礼记》 作者:戴圣 年代:西汉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意思都是“全,都”。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作为/被。C:代词,代这件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终于/于是,就。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无论:更不必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赏析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嗟夫!________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 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与谢中书书》)

(4)蒹葭采采白露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5)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岳阳楼记》)

(6)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多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兴手法

C. 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D.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文章《醉翁亭记》文中展现了琅琊山美景并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滁人游太守宴禽鸟乐太守醉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查看答案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过滤 翼翅 蕴蓄 急不遐择 生机盎然

(2)取缔 惺松 鞠躬 减噪防尘 视同至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衣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这段文字描绘了《春》中五幅图画之一的      图。作者抓住了      的特点是:            ,静景写到      ,从      写到人,由近到     

(2)请用横线画出正面描写春雨的句子;再用曲线画出侧面描写春雨的句子。

(3)文中“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      ,而且也写了      。“织”字是承上句像      的比喻,准确地表达出了春雨的动态。

(4)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喻体分别侧重描绘了春雨的特点是                 

(5)文中加点的词类判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傍晚  上  而  慢慢

A.名词  动词  副词  形容词

B.名词  动词  连词  形容词

C.名词  名词  连词  副词

D.名词  名词  连词  形容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