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华清池温泉。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序。区。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 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新丰: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渔阳:今天津市蓟州区,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说说这两首古诗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与李贺并称“小李杜”。

B.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C.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

D. 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景,第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做铺垫。

 

1.为了让皇帝博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2.两诗都将事情的因果交代得很清楚;两诗都运用了讽刺手法,含蓄委婉地批评了亡国之君荒淫误国,发人深思。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句子的理解能力。这首诗的意思是: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根据诗歌意思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两诗都将事情的因果交代得很清楚,都运用了讽刺的手法。第一首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讽刺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第二首诗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逐一分析四个选项,可以看出,A项表述错误,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是李商隐,而不是“李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

(3)不可____________

(4)公退之暇,鹤氅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后天下之乐乐 烟云竹树

B. 其价廉而工省也 不物喜,不以己悲

C. 处江湖远 竹工破

D. 则何时而乐耶 子声丁丁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1)居 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

(2)第 见 风 帆 沙 鸟、烟 云 竹 树 而 已。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5.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从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和思维触发,更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造成视野狭窄,心态浮躁。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不能汲取到真正的营养,得到的思想进步和发展也就有限。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慢火炖”,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1.“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第②节从读书的目的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慢阅读”,请你加以概括。

3.文中④到⑥节从哪两个方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这部分内容与前文相比对阐述观点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月之精灵——蟾蜍

①在我国古代,蟾蜍很早就跟月亮联系在一起。汉代的月神画像砖中,通常都趴着一只蟾蜍。就连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在著述中都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月……妲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两汉有关月亮的众多图画和文献,也都描述了这一神话,难怪古人把蟾蜍称为“月之精灵”。

②不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蟾蜍,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蜍,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③现实生活中的蟾蜍,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又俗称“癞蛤蟆”。

④蟾蜍虽然容颜丑陋,却是自然界中的生存高手。它常常在早晨、黄昏或暴雨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地上。蟾蜍的皮肤柔软、潮湿、黏滑,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且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而不到水里去。每当冬季到来,蟾蜍便潜入烂泥,用发达的后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三月初,当北方大地乍暖还寒,温度回升到10℃左右,它便从冬眠中苏醒。蟾蜍一般在清明前后产卵,一只雌蟾每次产卵3000~5000枚。

⑤蟾蜍行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跳动。如被人们用脚碰一下,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

⑥蟾蜍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常见的蟾蜍,只不过拳头大小。可是南美热带地区,却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蟾蜍,个体长约2 5厘米,为蟾中之王,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

⑦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蟾蜍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⑧蟾蜍还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动物。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蟾蜍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蟾蜍全身是宝,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痈疽等有较好的疗效。

⑨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 。蟾蜍挺着大肚子,一次产卵数千枚,早在石器时代就被视为孕育生命、子孙昌盛的图腾。蟾蜍日伏夜出,与月亮同步出现,而月亮又与女子、婚姻、繁衍密切相关,所以蟾蜍成了月亮的形象大使。历代文人都常用“蟾宫”指代月亮。民间还用“蟾官折桂”来指代应考得中,甚至有人把砚台雕刻成蟾蜍形象,以求吉利。唐宋之后,月宫里的蟾蜍逐渐被人冷落,而口吐铜钱的“金蟾”却在民间日渐红火,形成了“家有金蟾,财源绵绵”的说法。民间画家在年画中也多以“金蟾”为题材,创作了“刘海戏金蟾”等作品,寓意财源广进,大富大贵。

⑩“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蟾蜍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1.文章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2.阅读全文,在第⑨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概括下文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学校举办了“拥军爱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出谋献策,设计两个活动,并写一则宣传标语。

活动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建军九十周年的宣传图,请简要说说你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早有调查显示,一个人读书和获取知识的水平和他的收入是成正比的。我想,只有你的书读得足够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的信仰千百年来并不是仅仅靠宗教来支撑的,它就在唐诗宋词中,在爷爷、姥姥讲给你的故事里。在《三国演义》里,在《红楼梦》里,在《西游记》里,在无数的经典书籍中,至今依然被文人那种美丽的方块字写在字里行间。

①书读得多了,你在情感方面会是一个充沛的、获益很多的人,你的依靠会更充实

②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能寻找到我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③你才会更有创意,才会更自信,你才会更有底气,才能获取更多的物质回报

④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④①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