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要求:根据自己的...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记叙文写作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户外行走时,我们有时会遇到顺风,有时会遇到逆风。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即使风力一样,也往往感觉逆风比顺风更大。顺风时,即使感觉不到~它也一直在推着你。生活中,顺风如同好运,人们往往会忽略它,高估自己,相反,逆风堪比霉运,人们往往会放大阻力,甚至会选择逃避。

请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做一回最好的我 野草不美,不招人爱,但它仍努力吸水努力生长;参天大树,生受人仰视,死亦要做栋梁。它们无论出身如何,处于何种境地,都只求展现最好的自己。 人也一样,不论处境,不管出身,但求做到自己的最好。 古人范仲淹曾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作为朝廷高官,虽然位高权重,却并不是因此沉醉于权势忘记人民,而是仍然情系百姓,为民着想,真正做到爱民如子;作为谪官,虽然满心委屈,但他却并不因此忘记国家社稷,整日为国忧为君忧,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至上。不论身处何种境地,他都真正做到了“进亦忧退亦忧”,做到了自己的最好。 今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前凭着自己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让人民过上了好的生活。正因为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对人们的奉献,才赢得了人民的敬仰爱戴,也正因此,在他们去世后才能在世人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不论生前死后,他们都做到了最好,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伟人如此,普通人亦如此。 郭明义,一个普通的员工,一个普通的人,却用自己的不凡举动,做到了最好的自己。他义助捐款,义务献血,义务付出更多劳动……他虽平凡,虽不是千人景仰、万众瞩目,但却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那么我们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很平凡很普通,我们就应该自信、自立、自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实力,努力去生长。当我们有余力的时候,要去帮助别人,要为社会做贡献。可能这个过程会不顺利,我们会受挫,会失败,但不要怕,只要努力克服它们,做到自己的最好就可以了。如果我们很出众,是耀眼的星,我们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与修养,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人民更好地生活、为国家更好的发展做贡献,为世人树立光辉的榜样。 总之,不管现实如何,我们都应该做好自己。普通的我们要努力向上,伟大的我们要敢当栋梁。 【解析】 (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一题目看上去不难,也不易出现明显偏差,但是要写好却很难。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最好”,一个是“我”,在作文中,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关键词语来写。本作文有两个写作思路:一个是写一件生活中真实具体的事情,比如学习上的屡败屡战,体育比赛项目的自我突破等;另一个可以写感悟到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体会某种有关成长的收获。因为题目里有“最好”“我”这两个关键词语,所以无论写什么,都要写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和体验,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心理刻画,当然其他的细节描写方式也可以酌情使用。文中应写出自己关于花季这一特殊时期的感悟,抒情议论文字一定要有,主体部分最好是记叙文字。 (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顺风”和“逆风”,这就给我们带来提示:“顺风”相当于生活中的“顺境”,即生活中的自由、幸福、快乐等,而“逆风”相当于生活中的“逆境”,即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等。人们往往在顺境中过得安逸自然,在逆境中总是要退缩、躲避。这给我们带来警示,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本题目大致可理解为人生难免会遇到顺风和逆风的时候,但是不管处于哪个阶段,都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不能因为处于逆境而自暴自弃,也不能在顺境中忘记自己的目标。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面对生活中顺境或逆境的经历及自己的态度;如果写成议论文,我们可以围绕“无论生活中遇到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以一颗平常的心面对它”来构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华清池温泉。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序。区。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 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新丰: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渔阳:今天津市蓟州区,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说说这两首古诗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与李贺并称“小李杜”。

B.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C.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

D. 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景,第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做铺垫。

 

查看答案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

(3)不可____________

(4)公退之暇,鹤氅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后天下之乐乐 烟云竹树

B. 其价廉而工省也 不物喜,不以己悲

C. 处江湖远 竹工破

D. 则何时而乐耶 子声丁丁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1)居 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

(2)第 见 风 帆 沙 鸟、烟 云 竹 树 而 已。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5.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从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和思维触发,更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造成视野狭窄,心态浮躁。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不能汲取到真正的营养,得到的思想进步和发展也就有限。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慢火炖”,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1.“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第②节从读书的目的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慢阅读”,请你加以概括。

3.文中④到⑥节从哪两个方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这部分内容与前文相比对阐述观点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月之精灵——蟾蜍

①在我国古代,蟾蜍很早就跟月亮联系在一起。汉代的月神画像砖中,通常都趴着一只蟾蜍。就连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在著述中都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月……妲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两汉有关月亮的众多图画和文献,也都描述了这一神话,难怪古人把蟾蜍称为“月之精灵”。

②不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蟾蜍,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蜍,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③现实生活中的蟾蜍,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又俗称“癞蛤蟆”。

④蟾蜍虽然容颜丑陋,却是自然界中的生存高手。它常常在早晨、黄昏或暴雨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地上。蟾蜍的皮肤柔软、潮湿、黏滑,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且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而不到水里去。每当冬季到来,蟾蜍便潜入烂泥,用发达的后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三月初,当北方大地乍暖还寒,温度回升到10℃左右,它便从冬眠中苏醒。蟾蜍一般在清明前后产卵,一只雌蟾每次产卵3000~5000枚。

⑤蟾蜍行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跳动。如被人们用脚碰一下,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

⑥蟾蜍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常见的蟾蜍,只不过拳头大小。可是南美热带地区,却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蟾蜍,个体长约2 5厘米,为蟾中之王,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

⑦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蟾蜍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⑧蟾蜍还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动物。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蟾蜍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蟾蜍全身是宝,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痈疽等有较好的疗效。

⑨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 。蟾蜍挺着大肚子,一次产卵数千枚,早在石器时代就被视为孕育生命、子孙昌盛的图腾。蟾蜍日伏夜出,与月亮同步出现,而月亮又与女子、婚姻、繁衍密切相关,所以蟾蜍成了月亮的形象大使。历代文人都常用“蟾宫”指代月亮。民间还用“蟾官折桂”来指代应考得中,甚至有人把砚台雕刻成蟾蜍形象,以求吉利。唐宋之后,月宫里的蟾蜍逐渐被人冷落,而口吐铜钱的“金蟾”却在民间日渐红火,形成了“家有金蟾,财源绵绵”的说法。民间画家在年画中也多以“金蟾”为题材,创作了“刘海戏金蟾”等作品,寓意财源广进,大富大贵。

⑩“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蟾蜍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1.文章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2.阅读全文,在第⑨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概括下文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学校举办了“拥军爱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出谋献策,设计两个活动,并写一则宣传标语。

活动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建军九十周年的宣传图,请简要说说你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