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闽越文化是福建地区古代居民创造的地方文化。闽越族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的接触与交流...

①闽越文化是福建地区古代居民创造的地方文化。闽越族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的接触与交流,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自商周时期起,闽越地区与中原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②闽越地区与相邻地区及中原文化交流的史实,得到了考古材料的印证。1986年福建考古队在闽北的武夷山、光泽、邵武、松溪、政和等地发现商周闽越人活动及生活遗址。再如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几何印纹陶,印纹陶中的云雷纹、夔纹是商周青铜礼器上常见的纹饰,它们应是受商文化影响的结果。1971年,恭城春秋墓出土的鼎、樽、编钟和戈等,形制与纹饰都和中原地区所出同期的同类物基本相同,应是由中原地区输入的。

③汉文化南传是从秦开始进入第一次高潮的。在秦统一闽越争战中,五十万秦军戍守闽越及岭南,一万五千名妇女为戍越兵补衣,其后又不断迁徙中原之民与越人杂处,使这个地区的民族成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秦统一是用武力征服的,政治制度的推行是以强大的戍军做后盾,因此,汉越民族隔阂仍很深,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汉越文化的交流。

④秦亡后,赵佗在岭南推行“和辑百越”的正确方针,使汉越之间的民族隔阂逐渐消除,民族感情逐渐融洽,从而加速了汉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汉越文化的融洽。

⑤汉文化的传播首先表现在语言文字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闽越人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宇,而是直接接受汉字。在秦汉以前,中原汉字可能已经开始在闽越地区流通。

⑥松溪县渭田镇发现西晋永兴三年(306年)的古墓葬文物表明,至迟在西晋时中原人民已大规模南迁入松,中原古汉语也随之传入。经过长期演化,至今仍保留有中原古汉语的痕迹,成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至今的闽方言中还保留着不少古汉语,如“锅”叫“鼎”,“走”叫“行”,“逃”或“跑”叫“走”,等等。可以说,懂得闽方言,对研究古汉语大有帮助。

⑦汉字的广泛使用,对闽北地区文化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它象征一座连接汉越民族的桥梁,使越族地区的文化水准迅速提高在汉字流通的同时,中原汉族那一套封建伦理道德,礼仪葬制,也输入闽北,并逐渐为闽越人所接受。

(摘编自月明日《神秘消失的古国续》)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南方出土的印纹陶的云雷纹、夔纹受到了商文化的影响。

B. 秦的武力征服造成民族隔阂及汉越文化交流中断的后果。

C. 中原汉字可能早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开始在闽越地区流通。

D. 出土的文物表明中原人民在西晋时大规模迁入松溪县。

2.第⑥段加点的“活化石”怎么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解释。

3.文章认为促成汉越文化交流融合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C 2.“化石“是指闽方言保留了中原古汉语,如“鼎”字。“活”是指不仅保留而且至今还在使用,比如闽方言至今还在用“走”表示跑的意思。“活化石”说明闽方言对研究古汉语的帮助。 3.秦的统一战争和后来的移民,使得民族杂处。“和辑百越”的正确方针,使汉越之间的民族隔阂逐渐消除。中原汉字在闽越地区的流通。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或相同之处即可。A项不符合,与原文“应是受商文化影响的结果。”不符。B项,不符合,原文:秦统一是用武力征服的,政治制度的推行是以强大的戍军做后盾,因此,汉越民族隔阂仍很深,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汉越文化的交流。而不是“中断”。C项符合。D项不符合,与原文“在西晋时中原人民已大规模南迁入松”不符。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某些生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种类多,分布广,在某一时期后几乎绝迹,仅残存于现代个别地区,这类生物叫做活化石。这里是化用该词。“化石”是指闽方言保留了中原古汉语,如“鼎”字。“活”是指不仅保留而且至今还在使用。如“锅”叫“鼎”,“走”叫“行”。 3.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本,概括出促进汉越文化交流融合的原因即可。如:在秦统一闽越争战中,五十万秦军戍守闽越及岭南,一万五千名妇女为戍越兵补衣,其后又不断迁徙中原之民与越人杂处,使这个地区的民族成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秦统一是用武力征服的,政治制度的推行是以强大的戍军做后盾,因此,汉越民族隔阂仍很深,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汉越文化的交流。可以概括出,秦的统一战争和后来的移民,使得民族杂处促进汉越文化交流融合;秦亡后,赵佗在岭南推行“和辑百越”的正确方针,使汉越之间的民族隔阂逐渐消除,民族感情逐渐融洽,从而加速了汉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汉越文化的融洽。可以概括出,“和辑百越”的正确方针,使汉越之间的民族隔阂逐渐消除,促进汉越文化交流融合;汉字的广泛使用,对闽北地区文化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它象征一座连接汉越民族的桥梁,使越族地区的文化水准迅速提高在汉字流通的同时,中原汉族那一套封建伦理道德,礼仪葬制,也输入闽北,并逐渐为闽越人所接受。可以概括出,中原汉字在闽越地区的流通促进汉越文化交流融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玄德便教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强饮三大   白 :_______       (2)是金陵人,此    客:  _______

(3)风凛凛     朔: _______        (4)但恐哥哥空神思    劳: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益之人乎

B. 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况无益之人乎

C. 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

D. 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2)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4.甲文的作者和乙文的玄德都是“痴”人,请分别说出两文“痴”的含义。

 

查看答案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钱塘湖的春意。

B. 颔联“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和宝贵,“啄”字写出了燕子忙碌兴奋的情态。

C. 作者移步换景,以游踪为写作顺序,一处一处、井然有序地描绘了钱塘湖春景。

D. 这首诗处处紧扣早春的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诗人余光中于2017年12月14日去世。余先生一生漂泊,出生在大陆,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  ①  ( A pàn B bàn)。很多读者对于余光中赞赏有加,缘自那首脍  ②  (A灸B炙)人口的《乡愁》。余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划分为三个时期:旧大陆、新大陆和一个岛屿。他的人生就是一段接一段的  甲  (刻骨铭心B入木三分)的思念。最初,思念的是台湾;后来,思念是祖国;再往后,变成对中国文化——汉魂唐魄的无限眷恋。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  乙  (A苍凉B凄凉)与顽强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      ②处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很多读者对于余光中赞赏有加。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和《木兰诗》都是古代民歌,作者不详。

B.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C. 《风筝》和《故乡》都是近代教育家鲁迅的散文。

D. 《一条未走的路》的作者是苏联诗人苏霍姆林斯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关雎鸠,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6)________,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7)九万里风鹏正举。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8)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

(9)子曰:“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陋室铭》中作者自比古代圣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