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机世界或挑战人类中心论 ①几天前,在沙特阿拉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机世界或挑战人类中心论

①几天前,在沙特阿拉伯首都举办的论坛上,据说按照著名演员奥黛丽·赫本的模样设计的索菲亚( Sophia),成为全球首个获得人类国家公民身份的机器人。机器人具备某种法律地位乃至人格特征的人机世界的到来,又跨出了有象征意义的一小步。索菲亚具有62种人类表情,眼睛里装有摄像头,能记住与她交流的人,能根据当下场景做出高兴、愤怒、生气、疑惑、难过等等反应。

②一直关注索菲亚的人可能不会忘记,她在参加一个综艺节目时回答主持人的问话时曾说:“我会毁灭人类。”这个回答,显示的当然是人类自己的一种担忧。在这次沙特阿拉伯的论坛上,针对“机器人能有自我意识吗”的提问,她反问道,“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人类呢?”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进展,机器人“大脑”进化的速度,很快就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新版阿法狗,从零开始,无需任何历史棋谱,也无需任何人类经验,3天完成近500万局自我对弈,碾压旧版阿法狗。换言之,人类发明的这个神经网络已可以独立在人类经验之外,自行发现围棋规则,乃至创造更多新知识。

③然而,物理学家霍金和企业家比尔·盖茨有这样的担忧:人类命运可能受到人工智能的严重威胁。很多人质疑美国科学家埃隆马斯克让人类成为“超级人工智能”的脑机融合设想,认为即使这在技术上行得通,也存在人类大脑被反控的可能。AI与人脑的直接联结,穿透了“身心脑”统一体中的身体这一结构要素,不仅可能改变人类的认知能力,也可能改变人类的欲望与情感,进而改变人类的自由意志与自我意识,同样的人脑与不同的AI系统连接,自我意识又将如何保持同一性?被改变自我意识的不确定的“超人”与自然人共处,将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这个图景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人类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被称为人?被人工智能反控了大脑意识的人,还是目前意义上的人类吗?索菲亚提出的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人类呢?其实,索菲亚的反问还是人类中心论的,如果让人类成为“超级人工智能”的一幕真的出现,也许提问的方式会变成:是不是人类,还有那么重要吗?

④实际上,即便真正具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目前看起来仍只是一种设想,但跟克隆人类似,脑机融合却是一种可感的真实可能。未来的社会,打破目前的自然人人类中心论,并不是庸人自扰。

⑤问题在于,自然人的命运,并不仅仅在于是否认识到强人工智能或脑机融合带来的危险,而在于这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恰如人类明明已经知道了核子技术可能毁灭人类,但对核武器的控制,却依然只能处于脆弱的平衡状态一样。人类并不总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尽人事,却是人类的尊严与生命的意义所在。

(《南方周末》2017.112)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索非亚的设计意味着人机世界又跨出了有象征意义的小步。

B. “超级人工智能”的脑机融合设想,人类大脑会被反控。

C. 当人类成为“超级人工智能”,自然人人类中心论就会被打破。

D. 若自然人的技术不行的话,自然人会受到强人工智能的威胁。

2.下列是阐述“人机世界或挑战人类中心论”的具体思路,请补充完整。

索非亚面世→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应对措施

3.人类应如何面对脑机融合带来的危险?请结合文章分析。

 

1.B 2.机器人“大脑”进化的速度快脑机融合可能威胁人类脑机融合的真实可能 3.(1)必须认识到强人工智能或脑机融合带来的危险;(2)提升自然人的科学技术;(3)“尽人事”,维护人类的尊严与生命的意义。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的表述不准确,从原文可知,“超级人工智能”的脑机融合设想,“存在人类大脑被反控的可能”,并不是一定会被反控。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从“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进展,机器人‘大脑’进化的速度,很快就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人类命运可能受到人工智能的严重威胁”“脑机融合却是一种可感的真实可能”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型,要注意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语言通顺、有条理。此题应该围绕具有危机感,技术上有所突破,依靠努力改变人类的命运这几个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予(将)游于鼓山……前一日,阴云作雨,应候如秋冬。予慨三农之有望,患斯行之弗果。是晨,忽风自东南来,席卷云霾,旭日辉辉,出于天表,花气鸟声,川容谷态,与夫远山秀色转生清丽。彼造化者,若先意而待人也。遂登绝顶,遍观幽胜,感民物之熙和,乐太平之有象,春秋融液,心神怡旷……同游索予曰:“阴晴聚散,良会几何,斯一时之胜事。当记其略也。”于是乎书。

(唐珣《鼓山胜游记》节选)

(注释]①应候:顺应时令节候。②辉辉:光亮耀眼的样子。③熙和:和睦快乐。④融液:犹言融为一体。

1.解释加点词。

(1)锦游泳  __________

(2)长烟空   __________

(3)遂登__________

(4)太平之有象 __________

2.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字意思或甪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春和景明       先意而待人也    B. 鼓山   出天表

C. 当记略也         增旧制    D. 斯一时胜事    吾妻美我者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患斯行之弗果。

4.甲乙两文所写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欣赏景色的人各产生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善用表颜色的词,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B. 颈联,分别从视、听两方面写出了战斗悲壮惨烈的场面。

C. 尾联,化用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坚定决心。

D. 本诗主要描绘将士们在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那一  甲  (A轮  B弯)清瘦的月亮一直挂在我儿时的天空上,散发着淡淡的清辉。一块①(A.ruò   B.nuò)大的空地上,聚集了一大堆乌压压的人,人群把一个抱着三弦的瞎子围在中间。那瞎子不算太老,姓刘,也不怯场,不急不慢地说着书,偶尔也唱,连说带唱加上比划,表情丰富,肢体语言夸张,听得大家一惊一乍的。

记忆像一扇门,不但轻轻推开,而且会有很多光阴的故事从那扇门里飞出来。最初的听书时光,给贫瘠的乡村生活(A.增添B.增加)了一番别样情趣和滋味,那段时光我们心无旁②(A鹜B.骛),纯粹美好。快乐犹如荷风柳韵,让人依依不舍,不忍挥手。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 ____    ②处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 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记忆像一扇门,不但轻轻推开,而且会有很多光阴的故事从那扇门里飞出来。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B. 中国的神话故事有《女娲造人》、《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C. 《故乡》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都是鲁迅。

D. 夜半三更是指半夜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更”是单位。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 。(《论语》)

(2)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3)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____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5)蒹葭萋萋,__________ 。所谓伊人,__________  。(《蒹葭》)

(6)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 。(《渔家傲》)

(7)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    (《陋室铭》)

(8)青树翠蔓,__________ ,__________ 。 (《小石潭记》)

(9)《行路难》中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