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石潭记》的“记”和《答谢中书书》的“书”都是文体。
B. 《长城谣》是诗人艾青的代表作品之一。
C. 小说情节一般包含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D. 《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作家的作品。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杜甫《望岳》)
(2)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6)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8)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孟子》)
(9)怒而飞,__________。(《庄子》)
(10)白居易擅长刻画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矛盾心理深刻地揭示主题,《卖炭翁》中展现了与《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相同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甲乙两人在对话。
甲问:“我从北京到法国,我们坐飞机近还是走过去近呢?”
乙说:“走过去近。因为你坐飞机,那种感觉好像是在地图上,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很抽象,一路上会有哪些民族、哪些风土人情,完全不能了解。但是走过去就不同了,你会获得具体而真实的感受。”
听完乙的解释,甲豁然开朗。生活里的事物就是这样,切身经历过,才能真正体会。
请以“走过去才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名著阅读。
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自然是《繁星·春水》的一个主题,“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就是对自然热爱的表达。(______)
(2)鲁滨逊第二次造的独木舟太小了,只好取消原定的计划,用来沿岛航行一周。(_______)
(3)简爱刚来桑菲尔德,外出散步,途中遇到了在薄冰上摔下马的罗切斯特,并帮助了他。(________)
2.《水浒传》中方腊最终为谁所擒?擒得方腊的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至诚财经网3月29日讯2017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厦洽会”)推介会29日在北京举行。厦门副市长韩景义表示,2017厦洽会将于9月18日至21日在厦门举行,将把握金砖机遇,为全球投资界与金砖国家深化合作开创新机遇。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2017年9月3日至5日在厦门举行。韩景义称,2017厦洽会拟开设“金砖国家投资展区”,向全球客商全方位展示金砖国家的投资政策、环境和机遇;拟针对金砖国家举办相关项目对接活动,推动与金砖国家的交流、合作;举办“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专题论坛,致力挖掘金砖国家的潜力与商机。
材料二:金砖会议,全称“金砖国家峰会”。传统“金砖四国”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已变为“ 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峰会即由五个国家组成召开的会议。此次金砖会议将以“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为主题,回顾总结过去10年合作经验,规划未来发展愿景。
材料三:会标
材料四:在2011年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金砖五国便在活动上集体亮相。随后几届投洽会,金砖国家也踊跃参展。随着投洽会的变化,中国转变为主动参与全球求化,“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就是重要体现。厦门处于“海丝”核心区,在“走出去”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中欧班列连接厦门与欧洲,其中大半路程就在俄罗斯境内,厦门是中国重要港口城市,更是和印度、巴西、南非保持密切经贸往来。会展业已是厦门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完善的会展设施和丰富的会展经验为金砖会议提供了有效保障,是中国“会展名城”。
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历届的金砖国家峰会都是由五个国家参加。
B. 厦门第一次举办像金砖峰会这样的大型活动。
C. 2017厦洽会推介会将在金砖会议后召开。
D. 金砖会议意在规划未来发展前景。
2.根据材料三,说说金砖的会标如何诠释“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主题。
3.结合材料四,说说金砖峰会选择厦门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行当 积雪草
①上了点年纪的人,大多会记得那一声响亮的喊声,那喊声拐着弯儿拖着长长的尾声:锔锅,锔碗,锔瓷器……
②锔活也分粗和细,那些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干的自然都是粗活。那些专门修补古董瓷器的匠人,干的自然是细活儿。母亲没有什么古董瓷器,甚至没有一只像样的花瓶,母亲有一只已碎成两瓣的蓝花粗碗,她一直没有舍得丢掉,就是等着锔碗的手艺人来了,帮她修补好。她小心翼翼地找出碗来,捧在手心里,捧到锔碗的手艺人那里,看着他用锔子把碗钉补好。补好后的碗,盛上水,居然是滴水不漏。
③乡村最常见的手艺人,还有磨剪子戗菜刀的,当然也能听到那声长长的、带着尾音的,而且响亮非凡的“磨剪子戗莱刀了”,谁家的剪子菜刀不快了,自然就会奔出来。
④那时候,最常见的是一个老人家,慈眉善目,见有人来,就放下个长条凳子,凳子上放一块磨石,在磨石上淋上水,然后就“哗哗”地磨起来,一下一下,不是十分用力,但很认真。那个苍老的背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有沧桑的诗意。剪子或者是刀磨好后,会在一块布条上试一下,轻松地铰下来一块布,就说明手艺人的手艺很到家。
⑤第一次看到人家绞脸,还是村里的一个姑娘出嫁。那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是哪儿热闹往哪儿挤,有姑娘出嫁这样的喜事儿,自然是跑在最前面,也好看个真切,于是看到一个有了些年纪的女人给一个即将出嫁的姑娘绞脸。
⑥绞脸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术,也叫开脸,是一个女孩子的成人礼。大多是有了年纪的女人,用一根结实的丝线,一端咬在嘴里,另外两端绕在手指上,只见两只手上下翻飞,一会儿的功夫,就把脸上的汗毛全部拔光了。被开过脸的姑娘,会变得白皙美丽,容光焕发。可是那时节,我看不到姑娘漂亮与否,我心里一直担心的是,那些汗毛被绞掉了,会不会很疼?据说疼与不疼,完全要看开脸的手艺人手上的功夫。
⑦时光如流水一样,带走很多东西,那些记忆里的符号,大多已消失在光阴里,偶尔会被提及,却再也不会出现在生活里。比如走街串巷的货郎,那是外祖母的最爱,只要听到一声长长的吆喝,外祖母便会踮着一双小脚,去买她的针头线脑。比如吹糖人的师傅,那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最爱,只要吹糖人的手艺人一来,不用吆喝,隔老远,闻着糖稀甜丝丝的气味,便围拢过去,看着糖人师傅用一双巧手做出各种造型的糖人,那种时刻,比过节还快乐。
⑧时光不会老,天地恒久远,但是人会老,传统的行当也会老,而且最终老到消失,仿佛从来都没有存在过,然后渐渐被人们淡忘,心中除了遗憾,真的别无他法。那些老行当,现在的孩子们连见都没有见过,我们怎样要求他们去记住?像钟表匠,掌萝匠,剃头匠,修钢笔的师傅等等,很多都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且愈走愈远,最终渺不可见。
⑨想起那些消失在时光里的记忆符号,心中总会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很多东西都留不住。不管你多么迫切地想,那种时刻,会觉得自己的两只手,竟然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写母亲锔一个已碎成两瓣的蓝花粗碗,是为了重点表现母亲对蓝花粗碗的喜爱。
B. 第④段“那个苍老的背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有沧桑的诗意”中“苍老”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C. 选文材料安排得当,详写钟表匠,掌萝匠,剃头匠,略写走街串巷的货郎、吹糖人的师傅。
D. 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抒发感情的方式既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2.品析语言。
(1)当然也能听到那声长长的、带着尾音的,而且响亮非凡的“磨剪子戗菜刀了”。(加点词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是有了年纪的女人,用一根结实的丝线,一端咬在嘴里,另外两端绕在手指上,只见两只手上下翻飞,一会儿的功夫,就把脸上的汗毛全部拔光了。(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⑦段划线句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4.第⑧段中“那些老行当,现在的孩子们连见都没有见过,我们怎样要求他们去记住?”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情感?
5.文章以“老行当”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