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宛转 嘹亮 憔悴 决然不同
B. 睫毛 倜傥 淅沥 不求胜解
C. 草垛 云霄 侍弄 咄咄逼人
D. 确凿 寻觅 逃窜 翻来复去
下列词语拼写有误的是哪一项( )
A. 烂漫(làn) 酝酿(niàng)应和(yìng hè) 混为一谈(hùn)
B. 烘托(hōng) 抖擞(sǒu) 创伤(chuāng) 花团锦簇(cù)
C. 澄清(chéng)拆散(chāi) 贮蓄(zhù) 煞有介事(shà)
D. 棱镜(líng) 娇媚(mèi) 憎恨(zèng) 众目睽睽(kuí)
(题文)题目:我多想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立意新颖,写出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七年级(1)班学习了《老王》这篇课文后,开展了“关爱弱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如果老王是我们身边的一位弱者,你该如何帮助他渡过难关?
(2)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做好事反而遭诬陷的现象,比如救助被撞到的老人,却被其家人认为是撞人者。因此就出现了“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后答题。
(1)《骆驼祥子》中的“骆驼祥子”的外号在什么时候起的?(______)
A.祥子卖了骆驼之后 B.偷骆驼之前
C.进城拉洋车之后 D.买了第一辆车之后
(2)《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嫂是怎样死的?(______)
A.难产死的 B.气死的 C.饿死的 D.被强子踹死的
阅读下面一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学者的言论)
“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
“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敬文东(文学博士)
“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引自互联网)
1.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2.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3.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做适当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