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 马也_______

(2) 不以千里________

(3) 一食尽粟一石_______

(4) 之不以其道_______

3.将文中画线的文言文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1.(1)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 2.这,这匹著称有时鞭打 3.(1)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1)句意为: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故本句停顿为“安求/其能千里也。”(2)句意为: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故本句停顿为“食之/不能尽其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称”是著称。“策”用鞭子打。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第一个“其”,难道;“知”,认识,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分析“饲马者”不识马的原因。即: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要想发挥千里马的才能只有真正的了解千里马,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2)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肖像描写写出了卖炭翁烧炭的艰辛。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破山寺后禅院的幽静环境。

 

查看答案

(题文)某校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以“和”为主题,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2)12月3日上午,学生会主席来邀请你们班的杨老师第二天下午两点到第一会议室参加“以和为贵”的座谈会,但杨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当天下午,你是怎样对杨老师说的?

 

查看答案

下面对句子中通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后能自也     反:通“返”,回归。

B. 选贤能         与:同“举”,推举。

C. 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喂养。

D. 才美不外       见:通“现”,表现。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故人不独其亲

A.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B. 斗折行,明灭可见

C. 怒而飞,其翼垂天之云

D. 其不出于身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远而无所至极邪/弗学,不知善也

B. 海运则将徙南冥/庄子与惠子游濠梁之上

C. 求其能千里也/子非我,知我不知鱼之乐也

D. 苍苍,其正色邪/既已知吾知而问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