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

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主人日食    

(2)白玉之环 

(3)焚常所为文

(4)闭户读书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

B.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

C.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

D.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4.宋濂和苏洵经历有什么异同点?

 

1.(1) 再:两次 (2)腰: 腰上系着 (3)悉:全、都 (4)益:更加 2.B 3.(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 (2)登士大夫争着传阅(苏洵的文章),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争着模仿苏洵写文章(的方法)。 4.同:宋濂和苏洵读书都很勤奋刻苦;异:宋濂读书家境贫寒,苏洵读书年龄很晚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腰”是名词用如动词“腰间系着”;“再”是古今异义词,“两次”的意思。 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文章中语句“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的句意是: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一年多后去考进士。据此正确的句读是:B.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以、足、奉、若”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传、竞、效、为”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乙】文通过叙写“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和“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来表现苏洵虽读书时间晚,但凭借着勤奋刻苦的学习,终取得了成就。据此,宋濂和苏洵经历相同点是都“发愤刻苦读书”;不同点是【甲】重点写其家境贫寒,【乙】文则写苏洵在很大的时候才开始刻苦读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是作者被元军所俘后写下的以明心志的一首诗。

B. 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 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 尾联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气节和为国献身的精神。

2.尾联中“丹心”和“汗青”分别是什么意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  甲  (A.鸡皮鹤发B.聪明睿智)的老人,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  乙  (A.询问B请教)。有个调皮的孩子,想要故意为难那位老人。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掌中,跑去问:“老爷爷,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还是死的,我就相信了。”老人注视着小孩子狡黠  ①  (A.xiáB.xié)的眼睛,心中有数,如果他回答小鸟是活的,小孩会暗中加劲把小鸟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老人拍了拍小孩的肩膀笑着说:“这只小鸟的死活,就全看你的了!”

一位哲人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  ②  (A.诀B.抉)择。升学也罢,就业也好,创业亦如此。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你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给②处选择符合文意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               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乙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你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修改句: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作者是张养浩。

B.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C. 《三峡》《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都是山水游记散文。

D.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诗经·关雎》)

(2)莽红尘,_______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7)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________________。(《列子》一则)

(8)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9)虽有佳肴,弗食,_____________。(《礼记》)

(10)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11)《陋室铭》中表明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引用孔子的两句话分别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复句中不同的一项(   )。

A.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B. 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C. 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炙。

D.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4.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驳斥了________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________个方面证实了_________

5.“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