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阅读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
①“大雪寒梅迎风狂”, 12月7日我们迎来了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节气——大雪。自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节气倍受瞩目。
②“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据记载,二十四节气首次完整出现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其中部分名称早已出现于先秦典籍中。
③民俗专家介绍,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④日常的日历 (月份牌) 上,总有两套历法系统同时呈现。一套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历,另一套标注着农历。可以看到,农历的十五或十六总是对应着满月,而新月和满月在公历的日子中似乎是随意浮动的,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但很明显,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相当固定,在通常情况下,至多出入一两天: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是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能够清楚解释上述特点形成原因的人,相信会很少。而此次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阴阳合历中的阳历成分,是对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的周年运动) 的描述,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才会如此固定。
⑤“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比如“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等,依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
⑥“二十四节气”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谚语、生活谚语,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虽然大家可能说不出具体都有哪些节气,但节气的理念深入人心,什么季节做什么事等,都是大有学问。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到文化、信仰理念的层面,是一种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生态文明观。
(选文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二十四节气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是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
阅读并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韩愈《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1.以下四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既加冠/若既不出
B. 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 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D. 益慕圣贤之道/开卷有益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或遇其叱咄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若既不出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诗歌阅读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这首诗与下列古诗体裁相近的一项是( )
A. 《己亥杂诗》 B. 《登幽州台歌》
C. 《相见欢》 D. 《终南别业》
2.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3.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
综合性学习
近几年来,我们的家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鲁西北平原之上,绿浪涛涛,椹果飘香。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以“桃源”般的神秘吸引着远近游客。亲爱的同学,作为家乡的一员,你将如何以小主人的身份迎接八方之客呢?
(1)如果你的小组决定组成一个旅行社,你认为给它取一个怎样的靓名呢?
(2)如果你是导游,请为游客介绍夏津的风土人情,自选一个角度即可(不少于30字)。
注:风土人情:风--当地的民风,民俗。 土--地理特性,也包括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美食。 人--当地的人文,文化。 情--待人接物,礼节以及生活习惯。
(3)为确保旅行文明安全,班级开展一次模拟旅游。你觉得应该从哪几方面模拟旅游?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3)遥望明月,思念亲人,共同祝福,人们不禁会吟诵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这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雪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地对待人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
(7)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请你写出一个含有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甲)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又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
(乙)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
甲 乙
(1)结合上面的人物描写文段与图片,(甲)是 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语段出自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____________的作品 《_____________》 。
(2)《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唐僧师徒行至火焰山下,向(甲)借扇,但被扇到了几万里外的小须弥山,灵吉菩萨送他一粒“(乙)”。悟空又去借扇,但却是把假扇。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样子骗得真扇,不料在归途中遇到牛魔王变的假八戒,扇子又被骗走。悟空与牛魔王大战,经众天神协助,降伏了牛魔王,(甲)献出了真扇子。
以上文段中,(甲)_________(人名) (乙)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