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仰视一枚树叶 ①去夏日湖畔的公园走一走,路遇堤岸的两排绿树——树儿不...

现代文阅读

仰视一枚树叶

①去夏日湖畔的公园走一走,路遇堤岸的两排绿树——树儿不高,树荫虽然不能遮挡烈日,可是葱郁的树叶,却让我感受到正午时光的宁静。

②树冠是球形或者说是半球形的,密密的树叶千枚万枚地迭在空中,一点一点的让我目不暇接。我走在小道上,汗水浇湿了我的全身,我想独立成排的低矮之树,远远比不上一片大树浓荫的清凉世界。然而我选择了正午时光的徜徉,也就无法逃避烈日煎熬的苦难。

这树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没有青松的苍翠挺拔,没有白杨的高耸入云……但是细细看它时,像一位俊朗的年轻人风姿绰约——其实我早就知道,这树的名字叫香樟树,一个很多人熟悉的好听的名字。

④我仰视着香樟树上的一片一片的树叶。其实,这树叶与我是无关系的,我可以漠然走过或者淡忘一切,也可以去湖边的凉亭借阴纳凉——看湖水中的野鸭,眺望天空中的飞鸟,或者什么也不想享受正午的寂寞和宁静。

⑤我用心观察,在叶和叶之间,在树干之上,我没有看见一只蚊虫、飞蝶、蜜蜂、鸣蝉、飞鸟……也可以说,我在这树叶上没有发现一点虫斑,一丝腐变,一毫病态变异。这树叶出奇的健康,令人狐疑的绿色有一种生命蓬勃的热切生机。

⑥其实,香樟树的树叶,你摘下一片轻轻地在掌心揉搓,然后放在鼻尖闻一闻,一股浓郁扑鼻的方向让你精神受到强烈刺激——那是一种药香之味,让蚊虫害怕,让蝴蝶远离,让蜜蜂无蜜可采,让             ,让                   ……

⑦我终于明白了,那些人也像这香樟叶,孤僻高傲又令人恐惧,身影秀美又苦意深长,药香浓郁又遭人冷落……虽然有一份善良忠诚的良药苦心,最终也拒绝不了备受歧视和唾弃的悲愤命运。

⑧我走在小道之上,仰视一枚香樟树叶,无法不想起生命中的失落,还有不远处隐约听见的汽车鸣笛声。我是在寻找宁静,可是宁静之外的世界也在永远缠绕着我,只要你是一位有心之人——你永远也逃不脱香樟树叶的芳香流溢。

⑨对于香樟树叶,我早在30年前就认识它啦——因为一位植物学老师告诉我,这种树叶是有显著特征的:叶面从基部叉状分射三条主脉,主脉的基部有两只腺点——这是香樟树最芬芳的植物腺点——挤出来的香味可以让你眩晕或惊悸

⑩从那时起,我记忆中的香樟树叶形象而又逼真——在梦里或者任何一种生命状态里,只要想起这树叶,就会想起香樟树叶的主脉、腺点和芳香。

1.从文中①②段看,香樟树及其叶子的特征是怎样的?

2.选文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3.根据文章内容,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第⑥段空缺的横线上续写两个恰当的句子。

4.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这树叶出奇的健康,令人狐疑的绿色有一种生命蓬勃的热切生机。

(2)这是香樟树最芬芳的植物腺点——挤出来的香味可以让你眩晕或惊悸

5.文章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删去第⑦段,并不影响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1.香樟树:低矮;叶子:葱郁。 2.运用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樟树风姿绰然的英姿,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3.示例:让鸣蝉无一歌唱 让飞鸟逃之夭夭 4. (1) 本义是犹豫不决,句中指树叶浓浓的绿色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2) 本义是因惊恐而心跳得厉害,句中指香樟树挤出来的香味之浓烈让人感到吃惊。 5.示例:前文:可是葱郁的树叶,却让我感到正午时光的宁静。后文:我是在寻找宁静,可是宁静之外的世界也在永远缠绕着我。 作用:前后照应,使文章内容形成有机整体,并在设疑和解疑中增强文章的曲折性和吸引力。 6.不好。第⑦段由树及人,点明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通读全文,把握关键词句即可。结合“我想独立成排的低矮之树,远远比不上一片大树浓荫的清凉世界。”可得出香樟树的特征:低矮。结合“树荫虽然不能遮挡烈日,可是葱郁的树叶,却让我感受到正午时光的宁静”可得出香樟树叶子的特征:葱郁。 2.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用词的角度。结合本句分析。运用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对比和排比修辞的作用分析即可。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樟树风姿绰然的英姿,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所写语句在结构、内容和情感上的特点,然后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加以表述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如:(1)狐疑:本义是犹豫不决,句中指树叶浓浓的绿色令人感到不可思议。(2)惊悸:本义是因惊恐而心跳得厉害,句中指香樟树挤出来的香味之浓烈让人感到吃惊。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答案不唯一。写出前文的伏笔和后问的照应即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伏笔”。伏笔: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伏笔的作用是前文种下悬念,是文章紧凑,联系更紧密,后文解惑。 6.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理解。首先回答不能删。然后结合段落的作用分析原因。结尾段的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旨,点明中心。这篇文章表面是赞树,实则赞人,升华了主旨。本段点明中心,深化主旨。故不能删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学文阅读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

①“大雪寒梅迎风狂”, 12月7日我们迎来了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节气——大雪。自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节气倍受瞩目。

②“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据记载,二十四节气首次完整出现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其中部分名称早已出现于先秦典籍中。

③民俗专家介绍,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④日常的日历 (月份牌) 上,总有两套历法系统同时呈现。一套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历,另一套标注着农历。可以看到,农历的十五或十六总是对应着满月,而新月和满月在公历的日子中似乎是随意浮动的,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但很明显,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相当固定,在通常情况下,至多出入一两天: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是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能够清楚解释上述特点形成原因的人,相信会很少。而此次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阴阳合历中的阳历成分,是对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的周年运动) 的描述,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才会如此固定。

⑤“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比如“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等,依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

⑥“二十四节气”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谚语、生活谚语,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虽然大家可能说不出具体都有哪些节气,但节气的理念深入人心,什么季节做什么事等,都是大有学问。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到文化、信仰理念的层面,是一种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生态文明观。

(选文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二十四节气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是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韩愈《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1.以下四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加冠/若不出

B. 故余愚/有子羔、原宪之贤

C. 俯身倾耳请/夫孔子之圣

D. 慕圣贤之道/开卷有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遇其叱咄

不幸而在穷僻之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若既不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诗歌阅读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这首诗与下列古诗体裁相近的一项是(     )

A. 《己亥杂诗》    B. 《登幽州台歌》

C. 《相见欢》    D. 《终南别业》

2.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3.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近几年来,我们的家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鲁西北平原之上,绿浪涛涛,椹果飘香。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以“桃源”般的神秘吸引着远近游客。亲爱的同学,作为家乡的一员,你将如何以小主人的身份迎接八方之客呢?

(1)如果你的小组决定组成一个旅行社,你认为给它取一个怎样的靓名呢?

(2)如果你是导游,请为游客介绍夏津的风土人情,自选一个角度即可(不少于30字)。

注:风土人情:风--当地的民风,民俗。 土--地理特性,也包括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美食。 人--当地的人文,文化。 情--待人接物,礼节以及生活习惯。

(3)为确保旅行文明安全,班级开展一次模拟旅游。你觉得应该从哪几方面模拟旅游?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3)遥望明月,思念亲人,共同祝福,人们不禁会吟诵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这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雪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地对待人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

(7)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请你写出一个含有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