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融融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合逻辑,却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去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第①段画线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作用?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3.鸟为什么“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4.文中哪句话直接点明了文题“春之怀古”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按从上至下、从远及近、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突出了春的无处不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抵死苦守”“温柔地抱着”等富有人的情态的词语,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对老根发芽、燕子回归的期盼。 3.鸟在广袤的天空下飞翔,徜徉在淡蓝色的微风中,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到达天空的尽头,所以它们无法得到准确的数字,作者自己也无法得到,所以“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4.“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受“文明”污染的已经逝去的春天般的环境的肯定与向往。 【解析】 1.本题考查写景顺序与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比较前后描写排列的顺序,然后根据内容来体会它们表达的内容。画线句子写歌声,从“云端”到“山麓”,再到“篱落”,再到“小鸭的黄蹼”和“春泥”,这其中涉及的顺序有: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大的事物到小的事物,目的是为了突出春天无处不在。 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重点抓住句中的“抵死苦守”“抱着”等词来判断,结合拟人句的一般作用来分析作者情感的表达。此句用“抵死苦守”形容“枯梗”,用“温柔地抱着”形容“屋梁”,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对老根发芽、燕子回归的期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遍富”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风筝是由中国传入的,学界一般认为传入时间是中国唐代,图形多为长方形和半圆形,上面没有任何装饰。到了明治时代,浮世绘的画风成为日本风筝的独特风格。在泰国,风筝则有男女之别,男筝称为“鸟筝”,女筝称为“鱼筝”。“鸟筝”一般有2米高,又叫“猜朗康”;“鱼筝”形如钻石,也称“白宝”,放飞时要由七个女子操控。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六人。其中,两个着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看清明民俗》)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

2.请简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材料二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4.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

 

查看答案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溪行______

(2)便还家______

(3)皆_____

(4)问君何能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所从来,具答之。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划两处)

(1)遂与外人间隔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 阡陌交通

C.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对以上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 (乙)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美好景物时迷惘的情形,也表达出诗人辞官归隐后淡淡的忧伤。

C. (甲)文原文末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D. (乙)诗借“饮酒”之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表达了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的人生理想和个性追求。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中“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

为引导同学们多阅读经典名著,学校正在开展主题为“亲近名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准备开展“名著推荐会”活动,请你为小组的推介活动设计一个环节,并写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

(示例)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对某年级同学“名著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得出的数据,请你仔细分析表格,总结同学们在阅读名著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过原著的

24人

29人

18人

48人

看过影视的

98人

83人

42人

16人

 

问题: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

(3)假期,你到图书馆看书。坐在你旁边座位上的一位小朋友一边看书,一边拿着饼干吃,并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引得周围的阅读者不时侧目。你觉得这样不卫生,而且打扰了别人,于是低声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于是,小朋友不好意思地收起了饼干,安静地看起了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许云峰在左面的石墙上反复探索,终于找到了一处条石接缝较宽的地方,那是在靠近墙角的角落,从左面数过去的第三块条石。他用手指在接缝间用力挖了一下,湿润的石灰粉屑掉下了一点。新的发现,给他很大的启示,他拿定了主意。

许多日子过去了,许云峰的手指早已磨破,滴着鲜血,但他没有停止过挖掘。石灰的接缝,愈挖得深,他的进度愈慢。脚镣手铐妨碍着他的动作,那狭窄的接缝也使他难于伸手进去。困难,但是困难不能使他停止这场特殊的战斗。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小说《________》,此时许云峰是在白公馆,这里是国民党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选文中“他拿定了主意”是指许云峰________________的想法。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年少万兜鍪,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王维《使至塞上》中把诗人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长河落日圆。

(4)李清照《渔家傲》中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流露出对现实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5)品读古代的优秀诗文,我们可以通过古诗文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志向。陶渊明表达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但使愿无违。孟浩然委婉地表达自己想做官但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端居耻圣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