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七岁的小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七岁的小病号之前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一直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的岳老师,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一刻也不能等,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要妹妹带来一堆书。

③中午,每当病人和陪护挤满病房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什么都考。最后,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④但小病号毕竟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古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三百遍。很奇怪,无论小病号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好像在他的身体里打了结,死活都背不出来。到最后,连他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连医生都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⑤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⑥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要教小病号更多。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自己的骨病本就不轻,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

⑦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岳老师夜夜难眠。

⑧深夜,她悄悄离开病房,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法,也有英语单词。夜快要结束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护士路过时没有叫醒她,她迟早会醒来——醒来即是命运。这命运也包含这突然地离别。

⑨一大早,小病号的父母就忙碌起来,收拾行李,补交医药费,买食物,最后才叫醒小病号。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岳老师将终究还是没有编完的教材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⑩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一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听到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声。他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⑪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选自《读者》2017年第10期)

1.请从岳老师的角度,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

①给小病号上课,神采奕奕——②______——③教小病号更多,用心呵护——④______——⑤听小病号背诗,激动哭泣

2.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

(2)一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

3.文章写岳老师的两次大哭,其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4.简要分析小病号的性格特征。

5.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1.②因小病号愤怒,伤感大哭④闻小病号要走,夜编教材 2.(1)“竟然”有出乎意料之意,写出了岳老师和小病号的关系出乎人们的意料,既表现了人们的惊讶,又流露出人们对他们的敬佩。 (2)“呆呆”意思是不灵活、发愣,写出岳老师因为小病号的离开心情沉重,对外界一切都不感兴趣的状态,另一方面为下文写她听到小病号的喊声跳起来做铺垫。 3.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小病号“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自责。第二次大哭的原因:①为与小病号离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 4.顽皮、好学、坚强、重感情。 5.①折柳有惜别之意,以诗句命名,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美好的氛围;②表现了文章送别的主旨;③贯穿全文的线索;④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相关内容加以概括。岳老师与小病号都因病住院,他们的生命受到了疾病的威胁,二人不顾病重而成为师生,仔细的学习;岳老师日夜细心的关爱小病号并照顾他;小病号病重转院前夕,岳老师赶紧为小病号编写一本教材;在离别时,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首很难记住的诗。根据这些情节,仿照给出的示例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句(1)中“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二人关系使人们惊讶,流露出人们对他们的敬佩;句(2)中“呆呆”是神态描写,写出岳老师的沉重心情,为下文写她听到小病号的喊声跳起来做铺垫。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事件来分析。第一次哭,是因为岳老师让小病号背的诗,他三天都没背下来,生气地说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背这些没用。岳老师躲出去哭,一是为小病号年纪小却病情严重而伤心,另一方面是为孩子太小还不懂得生命的意义而伤心;第二次哭是因为小病号在离别时终于背出了那首难背的诗,岳老师感到无比的高兴,同时想到小病号病重转院,为他的病情而担忧。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结合具体情节,围绕“好学、坚强、重感情”来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主要有: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指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本文的标题是一句诗,首先可以想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再结合全文的内容,可以看出,全文围绕着这首难背的诗而展开,所以,标题就是本文的线索,同时标题又暗示了别离,与结尾情节相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真正的好书

周国平

①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貌。

②严格地说,好读书和读好书是一回事,在读什么书上没有品位的人是谈不上好读书的。所谓品位,就是能够通过阅读而过一种心智生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世上真正的好书,都应该能够发生这样的作用,而不只是向你提供信息或者消遣。

③要读好书,一定要避免读坏书。所谓坏书,主要是指那些平庸的书。读坏书不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害莫大。一个人平日读什么书,会在内听觉中形成一种韵律,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这韵律走。因此,大体而论,读书的档次决定了写作的档次。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个人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不上,遑论癖好。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读全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个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每个具有独特个性和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单决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出了他的个性。

⑤一个人的阅读趣味大致规定了他的精神品位,而纯正的阅读趣味正是在读好书中养成的。

⑥智力活跃的青年并不天然地拥有心智生活,他的活跃的智力需要得到鼓励,而正是通过读那些使他品尝到了智力快乐和心灵愉悦的好书,他被引导进入了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心智生活之中。当前图书的出版量极大,有好书,但也生产出了大量垃圾,包括畅销的垃圾。对于有判断力的读者来说,这不成为问题,他们自己能鉴别优劣。受害者是那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把他们的阅读引导到和维持在了一个低水平上,而本来他们正是最需要通过阅读来提高其素质。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现状,我要强调,一定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一个真正的读者,而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罢了。

⑦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4.文章说:“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如何选择好书以进入真正的阅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所识穷乏者我与______

(2)以为正者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 居天下之广/居

C. 蹴尔/而与之    D. 富贵/不能淫

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2.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查看答案

诗文填空。

(1)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5)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打猎武士的英姿和气势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出先达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是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主要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B.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个性鲜明,他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尽显疾恶如仇的英雄本色。

C. 《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之所以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收服了红孩儿,她怀恨在心。

D. 格列佛在大人国竭力向国王介绍火炮的神奇威力,并愿意帮大人国制造这种武器,大人国国王非常高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