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表示省略)
C.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能)
D. 独怆然而涕下(眼泪)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骈死于槽枥之间
A. 居天下之广居
B.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汝之不惠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
(2)其真无马邪?
4.下列对以上诗文材料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先从反面提出问题,然后从正面展开议论,最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
B. (乙)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压抑和孤独感。
C. (甲)文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乙)诗中的“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D. (甲)文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讽刺和控诉了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乙)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5.“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
(2)呼尔而与之(_____)
(3)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
(4)过零丁洋(_____)
2.下列选项中两个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蹴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 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C.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于我如浮云
D. 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此之谓失其本心。
4.下列对诗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 (甲)文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 (乙)诗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D. (乙)诗前六句感情激愤悲苦,后两句感情激昂慷慨。
5.下列对诗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开头用比喻的方法引出中心论点。
B. (甲)文第二段从反面举例,论证在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时,也不能忍受羞辱。第三段从正面举例,论证接受那些优厚的俸禄时,也要讲“礼义”。
C. (乙)诗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的比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颈联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诗人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D. (乙)诗尾联的表现手法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6.(甲)文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乙)诗中留下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则》)
(乙)《咏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尽心竭力)
B.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话语)
C. 见贤思齐焉(语气助词)
D. 徒自抱贞心(白白地)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1)人不堪其忧
(2)切问而近思
4.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人谋而不忠乎
A. 尚思为国戍轮台
B. 腊之以为饵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5.对以上诗文材料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B. (乙)诗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
C. (甲)文第三、四则赞美了安贫乐道的精神,(乙)诗中的“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D. (甲)文运用了语录体的形式,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乙)诗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出了诗人不事权贵的贞亮之节。
6.结合全诗,赏析“梢云耸百寻”一句。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不以千里称也。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3)《〈论语〉十则》中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
(4)李清照《如梦令》中写词人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未醒的情态的句子是:昨夜雨疏风骤。____________。
(5)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调动想象,迅捷如飞地回到故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是一首乐府诗,乐府最初是朝廷的音乐机构。
B.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C.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婉约派词人,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D. 《论语》是语录体,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