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名著中的人物都有“成长”的故事:《草房子》中的桑桑、《童年》中的阿廖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在成长路上,他们曾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困境?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请选择上面三个人物中的一个,结合作品具体情节简要阐述。(150字以内)
以下是某班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名著 | 阅读策略 | 内容呈现 | 问题与理解 |
《水浒传》 | 关注章回目录 | 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三十五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第四十九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 | 问题:把有关吴用的章回内容放在一起阅读有何意义? 我的理【解析】 |
《简·爱》 | 关注叙事角度 | 我转过嘴唇,吻了吻搁在我肩上的那只手。我深深地爱着他,深得我已不相信自己能说得清,深得已没有言语能够表达。 | 问题:《简·爱》与其它常见小说的叙事角度不同,采用这样的叙事角度有何妙处? 我的理【解析】 |
①酒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酒是(cuī) 生诗文书法的(jiào) 母。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yuán) ,留下了许多(guī lì) 诗篇与书法珍品。
②酒中有少年意气,王维诗句“(1) ,系马高楼垂柳边”,描写了少年游侠慷慨激昂,畅饮豪谈的情态;酒中有中年旷达,欧阳修谪居滁州,饮少辄醉,“(2) ,在乎山水之间也”,表现了他寄情山水,忘怀宠辱的洒脱。
③酒中有生活美景,孟浩然与老友闲话农事,“(3) , ”,充满轻松惬意;酒中有浪漫想象,李白呼月伴影,“(4) , ”,排遣内心寂寞;酒中有报国雄心,辛弃疾拔剑细看,“(5) , ”,渴望重回沙场。
④酒中还有书法佳话。晋代王羲之兰亭聚会,乘酒兴作《兰亭集序》,笔法道劲稳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张旭豪饮之后,挥毫落纸,字如龙蛇飞走,人称“草圣”。
(1)根据拼音写出第①段中相应的汉字或词语。
(cuī)____生 (jiào)_____母 不解之(yuán)_____ (guī lì)_____
(2)根据提示,默写②—③段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④段内容,下面书法作品中属王羲之行书的是(___),属张旭草书的是(___)
(4)完成下列表格。
名句 |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作品 | (1)____ | 《水调歌头》 | 《三国演义》 |
作家 | 陶渊明 | 苏轼 | (3)___ |
朝代 | 东晋 | (2)___ | 元末明初 |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不忘初心。
文题二:请以“不该丢失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表示省略)
C.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能)
D. 独怆然而涕下(眼泪)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骈死于槽枥之间
A. 居天下之广居
B.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汝之不惠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
(2)其真无马邪?
4.下列对以上诗文材料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先从反面提出问题,然后从正面展开议论,最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
B. (乙)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压抑和孤独感。
C. (甲)文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乙)诗中的“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D. (甲)文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讽刺和控诉了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乙)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5.“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
(2)呼尔而与之(_____)
(3)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
(4)过零丁洋(_____)
2.下列选项中两个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蹴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 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C.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于我如浮云
D. 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此之谓失其本心。
4.下列对诗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 (甲)文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 (乙)诗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D. (乙)诗前六句感情激愤悲苦,后两句感情激昂慷慨。
5.下列对诗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开头用比喻的方法引出中心论点。
B. (甲)文第二段从反面举例,论证在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时,也不能忍受羞辱。第三段从正面举例,论证接受那些优厚的俸禄时,也要讲“礼义”。
C. (乙)诗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的比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颈联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诗人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D. (乙)诗尾联的表现手法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6.(甲)文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乙)诗中留下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