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词中分别总领上片和下片的字是“______”和“______”。

2.这首词描绘了四幅图画,它们依次为独立寒秋图、__________________

3.“鹰击长空”和“鱼翔浅底”中额“击”“翔”两字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三句,店名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的乐观主义革命豪情。

B. 一个“看”字,总领之后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 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同,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 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5.上片最后一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看 忆 2.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3. “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得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的特点。 4. A 5. 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与豪情壮志。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把握。结合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分析。上阕的“看”字总领上阕。下阕的“忆”字总领下阕。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用优美的语言翻译这首词。然后结合词的意境,写出四幅图即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湘江秋景图。“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峥嵘岁月图。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中流击水图。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其次,展开联想,把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明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得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的特点。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把握。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因为:开头三句主要是写景叙事,而非“洋溢着词人的乐观主义革命豪情”。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解答时需要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特别是要结合重要诗句进行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词的上片描写北方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下片议论,         

2.品味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折腰。

(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3.下片中词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 这首词的上下片各有一个领字,上片是“望”,下片是“惜”。

D. 不论是上片还是下片,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了一起。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

(1)词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词人的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下片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5)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边独好”为上联征求下联,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__________”应征。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______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______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望/长城内外

B. 数/风流人物

C.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 欲/与天公试/比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