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①余光中的幽默和年轻、开放的心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①余光中的幽默和年轻、开放的心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成都武侯祠与读者座谈“诗情与酒兴”,当吟诵起“乡愁”中的诗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他指向台下的夫人范我存,“今天我的新娘就在那头”,顿时全场欢声雷动。

②余光中逝世的消息传出后,著名诗歌评论家唐晓渡说:“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这样一位优秀诗人的离世是我们大家的损失。我对他充满感念和尊敬,有一种很舍不得的感觉。”

(1)请用正楷将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____  ____  ____  ____

(3)第②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略 (2)mò yín shì sǔn (3)余光中先生在中国现代诗坛乃至文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 (4) “乡愁”应为《乡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窄。 (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吟”不要读成“yíng”。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中,“文坛”“现代诗坛”构不成递进关系,应将两者互换位置。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乡愁”为诗歌的篇名,应用书名号,而不是引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4周年。某班开展以“走进伟人毛泽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对联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将对联的下联补写出来。

(链接材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节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雪》)

上联:巨手一挥,破碎河山成旧景。

下联: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  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钱,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花在订报上,其余的钱还买了许多书籍和杂志。考入师范时,学校发了一套青色呢制服,这套衣服他一直穿了好几年,到退了色,破了洞,还没有换掉。

材料二  毛泽东在求学期间选定以“冷水浴”作为锻炼体格的方法,认为冷水浴除了可以锻炼体魄外,还可以磨砺意志。从实行之日起,一直到毕业,他每天天亮前就来到井边,脱去衣服,用吊桶打上水来,通身淋下,淋一阵,擦一阵,直到全身擦红发热为止。穿好衣服后,还要做运动。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话语激发了伟人毛泽东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责任意识,也震撼了无数有志之士的心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生,你对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感想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词中分别总领上片和下片的字是“______”和“______”。

2.这首词描绘了四幅图画,它们依次为独立寒秋图、__________________

3.“鹰击长空”和“鱼翔浅底”中额“击”“翔”两字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三句,店名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的乐观主义革命豪情。

B. 一个“看”字,总领之后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 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同,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 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5.上片最后一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词的上片描写北方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下片议论,         

2.品味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折腰。

(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3.下片中词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 这首词的上下片各有一个领字,上片是“望”,下片是“惜”。

D. 不论是上片还是下片,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了一起。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

(1)词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词人的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下片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5)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边独好”为上联征求下联,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__________”应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