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乡愁诗人与运河 ①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乡愁诗人与运河

①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

②有位老人就在这个时节,走在常州郊外一条纤细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有老人魂牵梦萦的大运河,还有老人梦萦魂想的亲人。50多年前玩耍时走过的乡间小路,没想到今天又重走。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

③老人是教书的,在中山大学教国语。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水,就这么久久的挂在那儿,永不干涸。

④老人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坟茔上的土是新的,墓碑上的字是鲜红的,老人恭恭敬敬奉上香,献花,恭恭敬敬朝着坟茔鞠躬,拜谒在天之灵的长辈。

⑤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⑥老人是余光中。

⑦外婆是运河边上的人,妈妈是运河边上的人,妻子是运河边上的人,余光中也就把自己当作是运河边上的常州人。在没有大运河的台湾岛上,余光中怎么能够不惦念这条与亲人的血脉连在一起的河流呢。余光中拜谒完先人,就脱了像标着地球经纬度的横一道线竖一道线的厚实衣服,与青年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他生怕厚实的衣服会阻碍自己的心脏与大运河的一起搏动。大运河,在一老一少两位诗人的面前湍流不息,闪闪发亮。

⑧这运河的流向是朝着哪面?余光中问。青年诗人回说:运河是向东流的,前面是湖,湖的前面是海。余光中接着说:海的前面是岛啊。

⑨一句话说得只有他自己能够听见,有谁知思乡的痛楚呢?有谁知人生路途留下的那些情感灰烬会时时复燃呢?

⑩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面对运河,余光中对同住过一个村庄、同喝过一条运河水、同样以诗歌的形式在抒发心灵之声的青年诗人说:就像小时候在运河边捉迷藏啊,有的小伙伴躲到茅草丛中,有的躲到竹林里,等我睁开眼,小伙伴们却是不见了,等我真的来找时已经物是人非了。一辈子的颠沛流离,运河里凝结的乡愁成了余光中挥之不去的情结。那时的余光中只有19岁,正是长血脉长思想的时候,他在运河边汲取了血液和营养。

⑪今天的余光中终于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充盈神韵的运河边,他不是一个外来者。凭借浑黄而睿智的大运河水,他在审视自己的命运,他在接近自己的灵魂———在运河边的老屋里,他掀开井盖看着清冽冽的井水,说这井水扩大一万倍就是一汪日月潭啊!他摸着老屋的墙,一阵尘埃在指间随风而落,说这如何盖得住50多年的乡愁啊!他端起运河水泡出的茶,不忙喝,只是深情地闻着,说我闻到了这熟悉的血统气味啊!他凝望着横跨运河两岸的洽盛桥,久久不忍离去,说这座桥要是横跨在……余光中说到这里便不再说,声音开始哽咽了。

⑫曾有人问及余光中如何看待祖国统一问题,他知道窗外就是大运河,说:我相信,泱泱中华文化总会发挥它的震撼力和向心力,不要为了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了五千年的文化。

⑬回到台湾,会思念大运河吗?

⑭怎么不呢?在台湾,只要我不走,我就是一滴运河水,这滴水,会蒸发成漫岛的甘露,所有思乡的人只要轻轻伸出舌头,二千五百岁运河的甘霖就会流入心田的。

⑮诗人余光中如是说。

1.文章写诗人余光中踏上魂牵梦绕的故土寻根寄情。请把他在故乡的主要行踪或活动补充完整。

坟地______→河堤徜徉→_____抒怀

2.文中余光中睹物生情:询问运河的流向,想到血脉相连的宝岛台湾;端起运河水泡的茶,闻到熟悉的血统气味……这样的联想在文中还有,请再找出一处。

3.第⑩段中写到诗人“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请结合全文谈谈两个“惆怅”的不同含义。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⑭段中的画线句。

 

1. .凭吊 老屋 2. 示例: ①看着清冽冽的井水,想到一汪日月潭;②看到老屋墙上飘落的尘埃,想到50多年的乡愁;③看到横跨运河的洽盛桥,想到构建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大桥。(答出一点即可) 3. 前者指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后者指目睹故乡物是人非的落寞(一辈子颠沛流离的愁绪、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忧虑)。 4.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诗人余光中自喻为“一滴运河水”,寄托了他对祖国故土的赤子之情、报效之心,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团聚的坚定信念。 【解析】 1.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老人在清明时节回到大运河水,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余光中拜谒完先人,与青年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在运河边的老屋里,摸着老屋的墙,抒发对故乡的留恋不舍。 2.本题考查联想手法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到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在文章中寻找相关内容作答即可。如“看着清冽冽的井水,想到一汪日月潭”;“看到老屋墙上飘落的尘埃,想到50多年的乡愁”。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主旨了解词语的内涵。“不见到运河是惆怅”是说老人没回来之前,“惆怅”指的是对祖国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是说回到家乡,看到大运河,已经物是人非的落寞。 4.本题考查比喻修辞的运用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运河代表着故乡,而自己永远是故乡的一员,表现了余光中的赤子之心,同时表达了祖国一定会统一的信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在诗中,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诗人在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B. 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

C. 诗歌把“乡愁”寄托在四种物象上,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

D. 这首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①余光中的幽默和年轻、开放的心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成都武侯祠与读者座谈“诗情与酒兴”,当吟诵起“乡愁”中的诗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他指向台下的夫人范我存,“今天我的新娘就在那头”,顿时全场欢声雷动。

②余光中逝世的消息传出后,著名诗歌评论家唐晓渡说:“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这样一位优秀诗人的离世是我们大家的损失。我对他充满感念和尊敬,有一种很舍不得的感觉。”

(1)请用正楷将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____  ____  ____  ____

(3)第②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7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4周年。某班开展以“走进伟人毛泽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对联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将对联的下联补写出来。

(链接材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节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雪》)

上联:巨手一挥,破碎河山成旧景。

下联: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  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钱,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花在订报上,其余的钱还买了许多书籍和杂志。考入师范时,学校发了一套青色呢制服,这套衣服他一直穿了好几年,到退了色,破了洞,还没有换掉。

材料二  毛泽东在求学期间选定以“冷水浴”作为锻炼体格的方法,认为冷水浴除了可以锻炼体魄外,还可以磨砺意志。从实行之日起,一直到毕业,他每天天亮前就来到井边,脱去衣服,用吊桶打上水来,通身淋下,淋一阵,擦一阵,直到全身擦红发热为止。穿好衣服后,还要做运动。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话语激发了伟人毛泽东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责任意识,也震撼了无数有志之士的心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生,你对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感想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词中分别总领上片和下片的字是“______”和“______”。

2.这首词描绘了四幅图画,它们依次为独立寒秋图、__________________

3.“鹰击长空”和“鱼翔浅底”中额“击”“翔”两字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三句,店名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的乐观主义革命豪情。

B. 一个“看”字,总领之后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 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同,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 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5.上片最后一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词的上片描写北方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下片议论,         

2.品味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折腰。

(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3.下片中词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