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自号____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__。宋代________家。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一个“乐”字,围绕这一主线,作者先介绍了“亭之概况”,接着描绘了“____________”,最后抒写了“____________”。
(3)本文在描写“亭中宴”的过程中,描绘了四个场景图,依次是:滁人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D.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蔚然而深秀 B. 溪深而鱼肥
C. 泉香而酒洌 D. 而不知人之乐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B. 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D. 课文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 作者亭谁 水落而石出者
C. 山之僧智仙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 而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环滁(chú) 岩穴(xué) 琅琊(lángyá)
B. 林霏(fēi) 晦明(mèi) 山肴(yáo)
C. 野蔌(sù) 弈者胜(yì) 阴翳(yì)
D. 翼然(yì) 酒洌(liè) 饮少辄醉(z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