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林徽因传(节选) 张清平 ①1920年初夏,林徽...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林徽因传(节选)

张清平

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

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

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无边青青的碧草、潺潺奔涌的流水、窈窕玲珑的睡莲、明艳灿烂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

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1.第②段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表达了作者          之情。

2.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下列对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B. 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萌生了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

C. 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有一定的关系。

D. 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领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

4.结合文章内容,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

 

1.对欧洲文化的向往与迷恋 2.①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②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3.A 4.提示:从热爱读书、少年立志、家学渊源、环境熏陶等角度去思考即可。 示例:年轻的我们正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知识,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完成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分析作答。语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古老而迷人的欧洲”比喻为“色泽古黯的织锦”,同时赋予其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洲的历史悠久和风光奇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欧洲文化的向往与迷恋及初到欧洲的喜悦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从文章中的“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来概括作答即可。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据此 “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可知,林徽因并不是因为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才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而是因为她领悟了建筑和艺术的真谛,明白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后才产生了在建筑上有所为的愿望。据此,答案为A。 4.试题分析:做这类题目时,要联系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提示:本题作答可以从热爱读书、少年立志、家学渊源、环境熏陶等角度去思考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你”比作“四月天”主要是为了突出什么主题?(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2.诗歌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题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纯朴与大气,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B. 在形式上,这首诗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C. 第四节写“鹅黄”“绿”“白”等颜色,是借对方写自己,流露出爱的缠绵。

D. 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托出诗歌的纯净意境——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______,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建筑师、____________

(2)诗中从听觉到视觉总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动态的词语表现早春湿润的感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轻轻浅浅,让你尽展笑颜。

B. 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C. 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

D.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段,回答问题。

那轻,那pīng tíng,你是,鲜/百花的冠冕你带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连。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粱间ní nán,——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pīng tíng(    )  ní nán(    )  鲜(    )  柔(    )

(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请写出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