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设问引出下文。句中的“岱宗”指泰山,下句用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表现泰山绵延不尽之势。

B. 颔联的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山之两面明暗分明,直接表现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C. 尾联写盼望登顶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赞美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中的“荡胸”和“决眦”有什么表达效果?

 

1.B 2.“荡胸”写出山中层叠的云气使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写诗人睁大眼睛欣赏归林之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是的理解和赏析。ACD三项正确。B项,应为:间接表现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结合诗歌内容河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即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泰山上面层层白云涌现,变化多端,诗人望之,感到自己的胸中云气回荡,无比开阔。诗人还目不转睛地欣赏泰山上空归鸟回旋,飞还山林。鸟的翱翔,勾勒出泰山“天高任鸟飞”的广阔背景,“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的活灵活现。写望时的这种全神贯注,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几年,实体书店突围经营困境的尝试屡见不鲜,而真正奏效并引人眼球的尝试却 (A.寥寥无几B.屈指可数)。近期,合肥的一家新华书店开启了号称“全球首家”的“共享书店”。公众关注度高,图书借阅量也十分可观。而围绕这一模式产生的zhì(A.B.)疑声却不绝于耳,如新书被借阅后不能作为商品出售、消费者成借书人会带来图书销售额缩水、书店缺少市场真金白银的滋养会失去生存的土壤。有评论认为,实体书店的这种尝试不太  (A理智B.理性),从长远来看,“共享书店”对于实体书店本身以及整个出版行业来说,都无异于饮鸩止渴(A. zhèn B jiù)。

(1)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字母。

①处:_________    ②处: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字母。

甲处: 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合肥的一家新华书店开启了号称“全球首家”的“共享书店”。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马生所写的赠别诗前的序言。

B. 古代把水的南面叫作“阴”,如“河阴”便是黄河南。

C. 《风筝》和《故乡》都是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作品

D. 《钦差大臣》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讽刺性戏剧作品。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羹饭一时熟,__________。(《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3)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5)________,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6)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杜牧《赤壁》)

(7)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8)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9)__________,更造崩山之音。(《列子·伯牙善鼓琴》)

(10)大雪三日,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11)《三峡》为渲染凄凉气氛而引用的渔人歌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九年级(2)班在学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之后准备开展一次林徽因诗歌朗诵会,下面有两项活动请你协助完成。

(1)请你为这次朗诵会拟写一句主题语。

(2)班上有个别同学认为举办朗诵会会耽误学习,对中考没有好处,因此不想参加。请你对他们进行劝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林徽因传(节选)

张清平

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

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

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无边青青的碧草、潺潺奔涌的流水、窈窕玲珑的睡莲、明艳灿烂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

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1.第②段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表达了作者          之情。

2.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下列对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B. 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萌生了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

C. 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有一定的关系。

D. 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领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

4.结合文章内容,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